字號:

國際社會究竟關注些什麼

時間:2013-11-05 16:11   來源:環球線上

原標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國際社會究竟關注些什麼

  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會期的日益臨近,外媒和國際評論家對大會的報道、議論和預期開始明顯增多。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30多年改革開放,讓中國從昔日大而弱且與國際主流社會若即若離的國家,變成今天政治、經濟地位舉足輕重,和國際社會關聯度極高的國度,國際社會對中國執政黨一次例行代表大會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這種變化。

  那麼,國際社會對三中全會的關注點,究竟集中在哪些方面?三中全會的成果,又能在哪些領域影響世界?

  首先,正如許多分析家所言,三中全會在中國政治語匯中,一直是釋放改革方向性信號的平臺,國際社會對此並無疑義,但究竟釋放怎樣的改革信號,或者換言之,“中國向何處去”,則歧見紛紜。鋻於中國目前在全球格局中的分量和地位,國際間必然會首先關注,改革究竟是給中國社會、經濟進程提速,還是減速;通過新的改革措施,中國未來可持續性發展、增長的潛力是會進一步提高,還是會有所損耗。自去年以來,國際間針對中國的“唱衰”聲此起彼伏,而相反的聲音也不時傳出,這種針鋒相對的“多空博弈”,勢必在三中全會這個關鍵性話題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古語説得好,來著熙熙,皆為利來;去者攘攘,皆為利往。國際間關注中國話題,很大程度上是關注自己的利益。正因如此,外界對三中全會的關注點,將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諸如金融體制和貨幣體制改革、國企改制,以及關鍵性經濟領域外資準入等方面,因為這些領域的改革走向,關乎眾多外商、外企、外資的利益,乃至關乎許多和中國有密切經濟交往和利益關聯國家的經濟、就業景氣度。此外,中國産業結構、消費結構和福利體制的調整,也會引發不少外界關注,因為這同樣關係到相關國際市場産-供-銷的利益鏈條。

  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行將耗盡,産業結構大調整勢在必行。同時,中國擁有的鉅額外匯儲備,在美聯儲政策走向不明、美國“財政懸崖”令全世界捏把冷汗的背景下,將如何調整投向,也是外界所普遍關注的。細心的觀察家們當然希望,借三中全會這個難得的機會,“窺一斑而知全豹”,得以從細微處更多領會上述領域中,中國政策的未來走向。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近期所推出的最引人矚目的區域性改革試點,但迄今為止,這個“高度涉外”、探索色彩很強的試驗區題材,在政策細節方面仍有許多待澄清、待補充之處,外界普遍將上海自貿區當作中國新一代領導核心的“改革階段性目標”,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時推出的經濟特區相提並論,自然期待自貿區概念的細節,可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得到進一步明朗化。

  國際間同樣關心的,自然還有“超經濟”方面的資訊,如新一屆中共領導團隊核心是否堅強,凝聚力和執行力是否強大,中央和地方、中樞和部門間的關係是否協調,在外界看來,這些都同樣會對中國未來的走向、尤其在國際間的表現,産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外界關注雖都可理解,但未必都落在實處。正如一些更冷靜的國際分析家所指出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黨的會議,只能在改革方向性問題上給出指導性、綱領性意見,而更多細節性、操作性的問題,只能期待今後“兩會”平臺上有所闡述和表現。

編輯:王珩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