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情係江南——兩岸文化聯誼行  >   最新報道

昆臺文化沙龍舉行 文化相融融合兩岸同胞心靈

2017年07月11日 20:00:38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在臺灣能看到大學生跟著大陸昆劇院藝術家學唱崑曲,在昆山能看到當地老百姓在演地道的臺灣歌仔戲,兩岸文化的融合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兩岸一家親’的新氣象。”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孫德聰9日説。

  當天,“情係中華——兩岸文化聯誼活動”之昆臺兩地文化沙龍在陽澄湖畔舉行,兩岸文化界人士展開深入交流,共話兩岸文化融合新氣象,現場其樂融融。

  截至今年5月底,臺商投資密集的昆山已累計批准臺資項目4770個,投資總額572.3億美元,吸引臺資佔到大陸的九分之一,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頻繁。

  “來大陸經商20載,見證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化,文化的融合發展,臺商不僅推動著兩岸經貿的往來,也在兩岸往返間促進著文化的傳遞和融合。”孫德聰感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臺灣美食、週末球場上的慢壘比賽、兩岸青創園內的電商和文創項目、臺灣宗仁卿醫院、臺商子女學校,這些不僅化解了臺商最關心的生活問題,還惠及兩岸民眾,融合了兩岸同胞心靈。

  近年來,昆山積極打造臺商大陸“精神家園”,為在昆10萬台商臺胞營造宜業、宜居、包容、認同的“第二故鄉”,增強臺胞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興建的昆山慧聚寺天后宮讓更多臺商有了心靈寄託,殿內供奉的媽祖是從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鹿港天后宮”分靈安座於此。

  “行走其間,可以觀賞到兩岸宗教、藝術、人文、歷史、建築的菁華,切身感受到兩岸文化的交融,蠻震撼的。”臺灣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胡以誠説,有機會要帶學生們來感受一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兩岸文化融合的成果,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記錄崑曲600年興衰的《崑曲大觀》日前正式出版,作者楊守松説,書中匯集了對海內外70歲以上的崑曲藝術家、專家和學者的訪談,“臺灣文化界人士在崑曲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接受採訪時熱情謙和的態度讓我溫暖,歷歷在目。”

  2011年,臺灣漫畫家林政德來到昆山,創立昆山合谷數位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從漫畫到動漫的全新轉型。沉醉於崑曲的他甘做“崑曲義工”,帶隊創作的原創3D崑曲元素動畫《粉墨寶貝》獲得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系列片金獎等諸多獎項。這兩天正在上海中心大廈舉辦系列主題活動,吸引年輕一代關注並熱愛崑曲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瑰寶。“祖先留下來的這麼優美的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糟蹋不得。”

  在臺灣著名書法家陳維德看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在相互交流中融合,才能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與會人士也呼籲拓寬兩岸文化産業合作新渠道,激活兩岸文化産業合作新機制,推動兩岸文化市場新融合。

  另據悉,本月起,100名臺灣大學生將在昆山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暑期實習,參加昆博會、中國昆山精英創業周等大型論壇活動,開展崑曲教學體驗與賞析、周莊臺灣老街和水鄉文化參訪、青年聯誼等交流活動,親身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及大陸發展狀況。 (黃瑩)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