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飾

時間:2012-03-25 14:24   來源:中國廣播網

民俗風情之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民族服飾

  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到現在,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産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服飾種類、款式風格、布料色彩、縫製工藝,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蒙古民族自古以來精心培育的服飾文化,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生活的舞臺上始終大放光彩。當今,隨著時代的前進和蒙古民族物質文化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自己傳統服飾的需求與日俱增,而且在款式風格、縫製工藝、布料色彩等方面,越來越強調新穎、別致、多樣化。

  蒙古民族服飾,作為蒙古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標誌之一、它有兩個突出的歷史特點,這就是它的獨特的款式風格和代代相傳的生命力。蒙古民族服飾千百年來始終與蒙古民族人民相依為命,從不間斷地延續著、發展著。蒙古民族服飾在今後的發展進程中必將更加主富多彩,更加普及盛行,為發展民族文化。美化人民生活,進而對國內外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積極作用。

  內蒙古的鄂倫春風情

  春節是鄂倫春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舉行,一般要進行四至五天,主要流行于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鄂倫春族地區。

  鄂倫春族的春節源於漢族習俗。節前,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清掃庭院;上山狩獵或在外工作的人們,都要趕回家,準備過年。除夕,家家戶戶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團圓飯,守夜。

  初一清晨,人們忙著煮新包的“謝納溫”(餃子),鳴放鞭炮或向天空鳴槍,以示迎來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東或南,燃起九柱香,叩頭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靈恩賜獵物,保祐全家免災免禍、吉祥如意。

  太陽出來以後,人們穿上新衣服,攜兒帶女,帶著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長者家裏行拜,然後再到其他家。進門先燒香祭火神,向篝火裏扔一塊肉,灑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完畢,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煙、叩頭,並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受拜的長輩同樣向來拜者説幾句祝福的話,有的還要給壓歲錢或幾塊糖。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裏等候晚輩來拜年。

  初二開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飲酒娛樂,青年人則自動組織起來進行文體活動,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賽馬射擊、摔跤比賽,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為人們所喜愛,他們的舞蹈有反映飛禽走獸生活面貌的,有表現獵人捕捉野獸情景的,也有描繪婦女採集勞動場面的,動作古樸純真,具有深厚的狩獵生活氣息。娛樂活動一直延續到初四。初五,人們認為是“鬼日”,忌諱出門,也不許娛樂和吵鬧,這一天,人們都各自在家裏休息。初六開始,獵民可以上山打獵,恢復正常的生産活動。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