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冷暖空氣頻繁交匯中國南方 強降雨致11省區受災

時間:2010-05-18 13:28   來源:新華網

  5月以來,一輪接著一輪的強降水輪番侵襲中國南方地區,中央氣象臺頻繁拉響暴雨警報。目前,強降雨仍徘徊在江南、華南一帶,且沒有減弱的趨勢。

  近日,中國南方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暴雨洪澇造成廣東、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湖北、重慶、四川、貴州、安徽、雲南等11省區市的部分地區受災。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述地區受災人數超過1500萬人。

  氣候專家表示,此次強降水過程具有過程頻繁、雨量大、短時強度高、極端性強、影響範圍廣、致災重的特點。

  據國家氣候中心介紹,4月29日至5月17日,中國南方地區出現4次大範圍強降水天氣過程。江南、華南大部降水量有100-200毫米,其中廣東中部和北部、江西南部達200-300毫米。

  “北方冷空氣南下,與西南暖濕氣流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交匯,加強了這些地區的氣流上升運動,進而形成較強降水。”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解釋説。

  表面上看,産生降水的原因不外乎冷暖空氣活動頻繁,進而産生碰撞。然而,是什麼原因造成影響中國的冷暖空氣頻繁交匯呢?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認為,由於2009年至2010年歐亞地區秋冬季積雪異常偏多,且極地冷空氣南擴明顯異常,導致去冬今春中高緯地區冷空氣異常活躍,不斷南下影響中國,且冷空氣路徑偏東。受上述氣候異常條件的持續影響,5月以來,中國冷空氣活動依然頻繁。

  “與此同時,來自熱帶海洋的暖濕氣流異常強盛也是導致南方地區強降水的誘因之一。”陳麗娟説。

  據了解,去年6月以來,熱帶太平洋發生了明顯的厄爾尼諾事件,並於去年12月發展到峰值,峰值強度列1951年以來已發生厄爾尼諾事件的第4位。受本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總體偏強,因此不斷有暖濕氣流從西北太平洋地區向中國中東部地區輸送,並與來自中高緯地區的冷空氣交匯,造成中國中東部地區降水偏多。

  此外,5月以來,南半球索馬利亞越赤道氣流越過赤道,轉向經過孟加拉灣、中南半島向中國南方輸送水汽,與南下的冷空氣主要在我國江南至華南地區交匯,對流旺盛,形成強降水。

  中國氣象局汛期氣候趨勢預測表明,今年中國的氣溫、降水等與常年相比有明顯異常,氣象災害及其引發次生災害的形勢仍有許多不確定性,極端氣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很大。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預計未來10天,江淮、江南、華南、四川盆地東部及貴州東部雨水較多,上述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將比常年同期偏多2-5成,部分地區偏多1倍左右。受降雨的影響,江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攝氏度左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