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重溫毛澤東反腐倡廉思想:從我做起 懲腐不貸

時間:2013-12-24 10:5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中國共産黨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始終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留下許多彪炳史冊的成功經驗和寶貴精神財富。毛澤東反腐倡廉思想內容極為豐富,在其思想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是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指導思想,而且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營造了世間罕見的清廉氛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毛澤東同志120週年誕辰即將到來之際,本報組織刊發系列稿件,藉以重溫和探討毛澤東反腐倡廉思想,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相信對於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反腐倡廉建設,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倡導節約 反對浪費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毛澤東是農民的兒子,深知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的道理。因此,他把“勤儉節約、反對浪費”作為“修身”之道;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做“齊家”的訓言;把“厲行節約、勤儉建國”作為“治國”的基本方針。

  蘇區瑞金時期,身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的毛澤東,給自己的糧食定量只是一線普通戰士的3/4。延安時期,他自己種糧種菜,按規定標準領取伙食費,自掏腰包招待名士和外賓;送兒子跟農民學種地,兒子結婚僅送自穿的舊大衣。建國後,子女沒有享受到任何特權,親友想進京謀事,被毛澤東勸回。他一生從未辦過壽慶,離世時沒有任何物質遺産給子女繼承,就連稿費也是“除了支援有困難的工作人員,主席的稿費大部分投入國家建設,一部分用於給黨內的高級幹部買書”。

  1952年到1962年,毛澤東沒做過一件新衣服,一件睡衣穿20年補了70多次,一雙皮鞋穿了幾十年,襪子都露腳趾頭;吃飯時,掉在飯桌上的一粒飯、一根菜,他都要撿起來吃掉;三年困難時期,他7個月不吃一口肉;即使過了困難時期,最好的伙食改善也不過是一碗紅燒肉。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講話、著作和實踐中,毛澤東都特別強調勤儉節約。這是他洞察中國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渴求開創與封建習慣勢力徹底割裂的新社會而産生的最樸素的觀點。其論述之深刻,見解之精闢,行為之示範,為反腐倡廉奠定了良好基礎。可以説,建國初期清正廉潔的黨風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是與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廉潔自律、以身作則分不開的。

  發揚民主 依靠群眾

  這是毛澤東反腐倡廉思想的重要特徵。

  毛澤東發揚民主、依靠群眾反腐的第一次實踐是在中央蘇區時期。面對貪污、浪費、官僚主義等腐敗現象的出現,毛澤東倡導成立了各級工農檢察院作為黨組織開展反腐敗的辦事機構;利用各種媒體大造輿論聲勢;成立了反腐敗突擊隊、輕騎兵、工農法庭等群眾組織,動員群眾廣泛參加到反腐敗鬥爭中來,取得了蘇區反腐敗鬥爭的全面勝利。延安時期,民主人士黃炎培問我黨能否跳出“歷史週期律”,毛澤東自信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這標誌著毛澤東發揚民主、依靠群眾反腐敗思想的成熟。建國後,毛澤東始終把依靠群眾、發揚民主作為反腐敗的根本措施。

  第一,發揚民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毛澤東認為,腐敗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反動階級特別是資産階級思想和作風的影響,所以,他首先在思想領域反腐防變,要求全黨和全軍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時時批評自己的缺點,好像我們為了清潔,為了去掉灰塵,天天要洗臉,天天要掃地一樣”,“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誌之一”,“對於我們,經常地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不懼怕批評和自我批評,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中國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在毛澤東的倡導下,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成為黨的建設和反腐倡廉實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第二,發動群眾,開展反腐倡廉運動。毛澤東一貫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人民主體思想,在歷次整黨整風、反腐倡廉實踐中,都爭取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援。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他非常重視人民監督,注重公開揭露問題。無論是在中央蘇區還是在延安時期,也無論是建國前還是建國後,每次反腐敗鬥爭,基本上都是由於群眾的參與而取得勝利的。

  “打虎”用力 反腐從嚴

  毛澤東熟讀中國歷史,清楚地知道,歷代王朝的衰亡基本上都是由於統治集團生活腐化、不思進取導致的。因此,毛澤東對腐敗十分憎惡,發誓不做李自成,也不允許下屬學劉宗敏。在他眼裏,絲毫容不得黨記憶體在腐敗,一旦發現腐敗分子,毫不留情、嚴懲不貸。他曾經斬釘截鐵地説:“誰要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

  毛澤東一生最重視的工作之一便是從嚴治黨,防止黨的變質,防止軍人黨員特別是幹部隊伍被腐蝕腐化。翻開《毛澤東選集》,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打擊貪污腐化防止消極腐敗的文章和言論比比皆是。他把反腐敗當做“打老虎”,主張“大老虎”“小老虎”一齊打,並指示“要注意打盡老虎,不要鬆勁”。比如,1932年,因貪色貪財致死人命的瑞金縣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被判處死刑。這是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也是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處決的腐敗分子。1934年,又對瑞金縣財政部會計科長唐仁達、蘇維埃大會工程所主任左祥雲、于都縣軍事部長劉仕祥三個貪污分子判處死刑。毛澤東嚴懲腐敗,執法如山,受到了中央蘇區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捍衛了新生的紅色政權。

  1937年10月,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對陜北公學學生劉茜逼婚未遂,一怒之下,開槍將劉打死。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判處這個思想和作風腐敗分子以死刑。黃以為自己為革命有功,寫信求助於毛澤東。毛澤東寫信給法院院長雷經天。信中説:“黃克功過去鬥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個共産黨員紅軍幹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殘忍的,失掉黨的立場的,失掉革命立場的,失掉人的立場的行為,如為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並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人。”

  1940年,勞苦功高、身上有80多處戰鬥傷疤的老領導——邊區貿易局副局長肖玉壁,公然貪污3000多元大洋。案發後,軍區政府依法判處他死刑。肖以功臣自居,寫信向毛澤東求情。毛澤東沒有看信,沉思了一陣後,對帶信的林伯渠説:“你還記得我怎樣對待黃克功吧?”林説:“忘不了!”毛澤東接著説:“那麼這次和那次一樣,我完全同意法院的判決。”

  延安時期,毛澤東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反腐敗鬥爭,僅1939年至1941年上半年,陜甘寧邊區就查出貪污案件1157件,懲治了一批腐敗分子,有效地遏制了腐敗現象的蔓延,使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在延安乃至全國的威望大大提高。對此,中外媒體無不稱頌陜北共産黨政府是一個廉潔的政府、一個真正為民眾的政府。

  1951年11月,在是否槍決劉青山、張子善問題上,毛澤東説,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兩個,才可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兩千個,兩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非殺不可,揮淚斬馬謖,這是萬不得已的事情。1952年2月1日,北京市召開公判大會,由最高人民法院對7名大貪污犯進行宣判,其中兩人被判處死刑。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判決,對劉青山、張子善執行槍決。

  這是建國之初反腐敗的第一大案,史稱“開國第一刀”。事後老百姓説,這兩個人頭換來了中國官場至少20年的廉政。

  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毛澤東始終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形成了豐富的反腐倡廉思想。總結毛澤東的反腐倡廉實踐還有很多。例如,加強學習、以史為鑒,汲取歷史教訓反腐倡廉;加強世界觀改造,從思想上反腐倡廉;廢除專制,從體制機制上反腐倡廉;艱苦奮鬥、聯繫群眾,從作風上反腐倡廉;建章立制,有效預防和遏制腐敗,等等。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