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理論座談會發言摘要

時間:2013-12-26 10:57   來源:新華日報

  編者按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日。為深切緬懷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和精神風範,深化對毛澤東生平及其思想的認識和研究,茲刊發我省“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理論座談會”7位專家的發言摘要,供大家學習參考。

  毛澤東精神的當代價值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劉林元

  毛澤東精神是從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理論、實踐經驗、行事作風以及毛澤東同志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總結、提煉、昇華出來的精神結晶,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我擬從六個方面對毛澤東精神進行概括:

  一是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一切從實際出發。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我們黨的歷史各個時期都具有指導意義,尤其是對於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這一精神一次次挽救了我們黨的革命事業,一次次挽救了我們黨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還使得我們黨的思想理論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完善。

  二是堅定的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理想信念。無論是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堅定的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從來就沒有動搖過,他的一生都在為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實現共産主義理想而奮鬥。他堅定的理想信念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非常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沒有堅定的共産主義理想,就可能被市場經濟的消極方面所影響。這方面,蘇聯解體的教訓是深刻的。

  三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同志的這一精神,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即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發展生産力,堅持社會主義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毛澤東精神的核心價值追求。

  四是不畏強敵、不畏艱難、敢於鬥爭。這是毛澤東同志極具個性、也是中華民族非常突出的一種精神。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再到社會主義建設,我們黨就是憑著這種革命精神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五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強調這一精神,是因為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有些人對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産生了懷疑。然而,中華民族要永續發展下去,就必須主權由中國人民自己掌握,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和發展,必須大力弘揚這一精神。

  六是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毛澤東同志把改造世界歸結為兩項任務,即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並且將之作為實現共産主義的前提。這體現出革命的實踐主體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注意改造主觀世界的自我革命精神。今天我們進行的黨的建設、作風建設以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都是這種自我革命精神的體現。

  今天,我們堅持毛澤東思想,本質上就是堅持和發揚毛澤東精神。我們堅持和發揚毛澤東精神,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於我們黨的建設,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和歷史意義。

  毛澤東同志推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主編、教授 何懷遠

  毛澤東同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豐碩,實踐成果巨大,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重要啟示。

  其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解決中國發展進步中的問題,把成功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形成能夠指導中國發展進步、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思想理論體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就是馬克思説的那個道理:“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馬克思主義不是抽象的學理,而是無産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慧,離開中國社會進步發展談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有悖馬克思主義根本精神的。

  其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就是實現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硬核和全部價值指向,奪取革命勝利只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前提。毛澤東同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始終把握理論邏輯對實踐活動的必然要求是什麼,同時搞清楚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能夠容許實踐做什麼,從而把需要與可能、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實現黨在特定歷史階段的根本目的和目標。

  其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它科學回答了資本主義病在何處、社會主義路在何方、認識和改造資本主義社會需要怎樣的世界觀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無産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立場上,這種立場得到了它的科學理論觀點的支撐,它所主張的改造社會的方法是為實現其立場所決定的根本目的目標服務的,一句話,只有既符合立場要求、又有理論支撐、同時又能有效實現根本目的目標的創造,才是馬克思主義的創造。否則,即使出自馬克思、恩格斯或其他經典作家,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或者都是要修正甚至拋棄的。這就是毛澤東講的“矢”與“的”的關係。其實,在黨的八大前後,毛澤東已經提出“以蘇為鑒”,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黨的八大提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産力,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但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毛澤東違背了他提出並堅決主張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顧中國社會實際,推行“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犯了一系列以理想主義為特徵的“左”傾錯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這段歷史時所説:“由於黨在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很多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思想沒有得到貫徹落實,甚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使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歷程中遭到嚴重挫折。”割裂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統一,斷章取義地抽出任何一個論斷把它絕對化,看似有根有據,實則曲解馬克思主義;名曰發展馬克思主義,實則背離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統一,才能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紮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毛澤東同志的反特權思想

  及其現實啟示

  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桑學成

  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作為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和權力觀,與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格格不入。毛澤東同志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畢生致力於社會的公平正義,始終將消除特權思想、剷除特權現象作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課題。學習和研究毛澤東關於反對特權的思想,對於當前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解決“四風”問題,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政治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反腐敗必先反特權,這是腐敗治理的共同規律,也是毛澤東同志從嚴治黨的一貫主張。毛澤東同志始終認為官僚主義實質上是一種特權思想和作風,主張共産黨員和黨的領導幹部必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人民群眾。反對特權,毛澤東同志採取了“內外夾攻”的對策:內靠整黨整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外靠人民監督,讓人民群眾監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

  當前,重溫毛澤東同志反對特權的有關論述,對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有益啟示。

  首先,必須對黨員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毛澤東同志歷來認為官僚特權是“反人民的作風”,他將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比喻成魚與水、血與肉、土地與種子、主人與公僕的關係,強調共産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反對黨員幹部謀取任何私利和特權。這啟示我們,反對和克服特權思想必須對黨員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落實好“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丟。

  其次,必須既依靠群眾又不搞群眾性政治運動。依靠群眾反對官僚特權,是毛澤東同志反特權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澤東同志首先把黨的群眾路線運用到反對特權中來,創立了依靠群眾反特權的思想。人民群眾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感受得最真切、最具體、最痛恨,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須臾不能離開人民群眾,否則,將一事無成。但毛澤東同志“依靠群眾”的方式是開展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這種做法雖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特權和腐敗的蔓延,但也存在許多弊端。在戰爭遠去、運動不再的今天,反對特權必須堅持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幹部隊伍建設為關鍵,走出一條既依靠群眾又不搞群眾性政治運動、既靠教育更靠制度的黨的建設新路子。

  第三,必須健全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 極易形成特權。要建立健全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式嚴密、公開透明、制約有效的權力運作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探索加強和改進權力監督的有效途徑,把黨內監督、人大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才能從源頭上堵住特權産生的“通道”,防止“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和“私仆”,從根本上剷除特權現象。

  傑出的戰略家和實踐家

  南京市委黨校教授 陸劍傑

  評價毛澤東同志,必須把他放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深刻的歷史變革之中,考察他肩負的歷史使命,論定他對於這一根本性變革所起的獨特的作用。毛澤東同志的超群卓越之處在於,他是探尋時代風雲、創造科學體系的偉大的思想家,洞悉時勢機變、制定勝利謀略的傑出戰略家,懷有不屈意志、指導革命進行的卓越實踐家。

  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成就主要在於:堅決抵制和批判教條主義,立足於中國特殊國情,開闢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也開闢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獨特道路,達到了震驚寰宇、“換了人間”的目標;還在於:制定各個歷史階段的戰略預見和戰略規劃,實行了“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更在於作為政治領袖和軍事統帥,征服了萬千驚濤駭浪,打贏了大小戰爭無數。

  毛澤東同志具有戰略家的雄才偉略。他的戰略觀察力,使他能智慧地把握大千世界和複雜中國的宏觀結構。對舊中國“四個同時”的不平衡狀況的生動描述,對於二戰後世界美蘇之間存在“中間地帶”的分析,等等,都體現了這一點。他的戰略思辨力,使他靈活地運用唯物辯證法于戰略謀劃之中。他的矛盾的對立方面和同一面均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的哲學新解,令他智謀迭出,用“有理、有利、有節”三原則處理統一戰線內國共兩黨的矛盾。他的矛盾的對立面之間具有“亦此亦彼”的仲介的學説,令他立出一連串三項式,使“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的規律掌握手中。他的戰略預見力,使他具有深謀遠慮和忍耐堅韌的品格。他的戰略決斷力,是多謀善斷基礎上的意志力。他的戰略掌握力和戰略穿透力,確實卓越不凡。

  一個戰略家總是在一定時代的一定階段活動的。能不能適應時代和階段的變遷而前進?這對戰略家是個考驗。戰略家毛澤東在建國以後的活動有三點需要著重肯定:第一,他深刻思索。寫出了適應新時期要求、對於中國的戰略開展具有指導意義理論創新著作,包括《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為中國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了理論準備。第二,他精心謀劃。努力按照實踐發展的要求,在戰略上為後人作了許多大事。特別是確定了黨和國家獨立自主發展的原則,為全黨的戰略轉變提供了基本前提。第三,他憂思久遠。提出了防止共産黨腐敗變質、防止國家改變顏色的戰略目標,探索解決這一根本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論十大關係》對經濟建設

  的現實指導意義

  省社科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吳先滿

  《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同志的重要著作之一,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和看法,不僅對我國以往的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而且對於今天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對於搞好我國現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論十大關係》強調指出,重工業是建設的重點,是投資的重點,但是不能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産,必須正確處理好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黨的十八大提出統籌協調推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我們必須深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互動,提升城鎮化的水準和品質。遵循《論十大關係》的思想,我們任何時候都要重視農業發展,重視國家的糧食安全,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走農業現代化道路,以進一步發展提升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健全農民社會保障,使農民同樣享受與城市居民大體相當的社會公共服務與福利待遇。

  《論十大關係》指出,我國的工業過去集中在沿海,全部輕重工業70%在沿海,30%在內地,是歷史形成的不合理狀況。《論十大關係》強調,必須充分利用沿海工業基地,同時也必須大力發展內地工業,新的工業大部分擺在內地,沿海也可以建新廠礦甚至大型的,沿海原有輕重工業要改擴建,以平衡工業發展的佈局,並且利於備戰。遵循《論十大關係》的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先富帶後富、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的思想,新世紀之初,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後不久相繼推出了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取得好的效果。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按照《論十大關係》的區域協調發展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東部沿海地區也必須充分利用,重視發展。近幾年來,國家批准實施了一系列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戰略,東部沿海地區仍然可以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同樣可以大有作為。

  《論十大關係》強調,必須兼顧國家、集體(生産單位)和生産者個人三個方面,各生産單位都要有相對獨立性,中央或省市不給工廠一點權力、一點餘地、一點利益,不妥。要兼顧國家和農民、國家和工人、工廠和工人的利益。遵循《論十大關係》的思想,在深入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期,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深入調整國家、生産單位與生産者個人的利益關係,調整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係。特別是要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著力擴大消費特別是城鄉居民消費;健全、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與辦法;減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費。同時推進國企央企攻堅改革;改進完善收入分配管理;調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關係,深入改革現有的財稅體制等。

  毛澤東同志對人類社會

  發展規律的認識與思考

  揚州大學黨辦主任、教授 周建超

  毛澤東同志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對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為什麼要革命,革命成功後建設什麼樣的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矛盾,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有關社會發展規律的基本問題,進行了開拓性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

  第一,在社會發展動力上,首次明確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發展貫穿人類歷史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根本動力。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社會矛盾原理,首次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明確提出了“社會基本矛盾”的範疇,將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關係上升到貫穿人類社會歷史始終和全面推動社會有機體向前發展的高度,從而凸現了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有機體整體構成和發展中的終極意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質內容和運動變化的根源。

  第二,在社會發展道路上,強調世界歷史條件下具體民族國家的發展道路具有特殊性,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可以跳躍式地進入社會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這就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回答了“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等問題,並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勝利,實現了近代以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國夢,也開啟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嶄新時代。

  第三,在社會發展階段上,提出社會主義可分為不發達的和比較發達的兩個發展階段。1956年1月在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毛澤東同志第一次提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已經進入,尚未完成”的思想。接著,又區分了“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與“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兩個不同發展階段。1959年底至1960年初,他指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後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其後,毛澤東同志又多次講到,在我們這樣的國家,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第四,在社會發展多樣性上,提出要善於借鑒和吸收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以建設社會主義。毛澤東提出了要通過向資本主義學習,善於借鑒和吸收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成果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毛澤東同志認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是在世界歷史背景下進行的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的創造性事業,應向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開放;同時,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創造的文明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建設社會主義不應該也不可能排斥外來文明。但要堅持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為我所用;二是學習外國的科學技術文化必須辯證地對待,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照搬;三是學習外國文化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獨創相結合,以創造出新的中國文化。

  撫今追昔 開創未來

  常州市武進區委黨史工委主任 惲永忠

  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之際,受邀參加這次理論座談會,內心十分激動。我們撰寫了《毛澤東:中國夢的奠基者》一文。文章回顧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展的艱苦卓絕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以及曲折的社會主義建設征程,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築就了堅實的基礎。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第一,增添了敬仰之情。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歷經磨難,先後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洗禮、八年抗戰的磨難和三年內戰的煎熬,無數革命先輩為了新中國冒炮火、拋頭顱、灑熱血,以生命獻身革命理想。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更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傑出代表,他們的豐功偉績彪炳史冊,激勵後人。我們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幸福一代,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勵志教科書和營養劑,通過不斷學習和重溫這一歷史,心中便會不斷增添敬仰之情,不斷增添勤奮工作的正能量。

  第二,確立了科學史觀。隨著改革開放成就的不斷擴大和國家的日益富強,通過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不僅打碎了一個舊世界,還對新中國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頂住內憂外患的壓力,捍衛了領土和主權完整,獨立自主研發了“兩彈一星”,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建成了國計民生所需的大量基礎設施,排除萬難重返聯合國,等等。這些都是在建國初期一個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開始建設起來的,這是改革開放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兩者是緊密相連的,不能彼此割裂,更不能相互對立。只有更加注重鑒往知來,我們的發展思路才會更加清晰,發展舉措才能更加科學。

  第三,成就了現實之需。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只有全面地了解歷史,才能深刻地理解現實,自信地奔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重訪西柏坡和韶山、政協新年茶話會等不同場合多次引用毛澤東語錄、詩詞和典故,警醒黨員幹部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共築“中國夢”,需要把毛澤東思想的普遍真理與客觀實際相結合,保持清醒頭腦,發揚優良傳統,開創美好未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