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空襲利比亞,西方國家“雙重標準”只為“油”

時間:2011-03-25 13: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是3月22日晚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拍攝的橘紅色的防空炮火。的黎波裏市區當地時間22日晚8時30分(北京時間23日淩晨2時30分)左右,又響起密集的防空炮聲,人們可看到橘紅色的防空炮火射向天空。 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3月19日起,美英法等西方國家開始了所謂“奧德賽黎明”軍事行動,對利比亞實施了大規模空襲行動,打擊了諸多地面目標,明顯突破了聯合國決議的“禁飛”範疇。造成的人員傷亡之多,讓世界震驚,也引起許多質疑和反彈。

  阿拉伯國家聯盟是聯合國1973號決議的首倡者,空襲開始後,阿盟秘書長穆薩表示,西方在利比亞明顯奉行“雙重標準”,嚴重背離了聯合國通過設立“禁飛區”保護平民的初衷。

  西方國家搞“雙重標準”由來已久。其根本原因是:西方“仁義道德”的價值理念是在其國家利益的框架內運作的。當然,價值理念也是一種國家利益,是國際關係中需要搶佔的“道德制高點”。在許多情況下,抽象價值與許多實際國家利益發生抵觸,這時,價值便不再“普世”,而是服從利益,靈活運用,以至出現許多“雙重標準”的情況。

  在這次北非、中東地區的政治動蕩中,西方的標準恐怕不是“雙重”,而是“多重”了。因為當地的情況太複雜,西方的利益分佈也太複雜。西方保誰、打誰、拉誰、妖魔化誰,都會有許多現實的考量,不會只依據抽象的“價值”和“標準”。人們不要忘記,在兩伊戰爭時期,薩達姆在西方媒體上的形象,幾乎是個抵抗“原教旨主義”的英雄。美國則依時依勢向交戰雙方提供情報,讓他們兩敗俱傷。人們也不要忘記,卡扎菲三年前還是法國總統的座上賓。

  西方在中東的軍事政治介入,大多和石油與戰略位置有關。伊拉克挨打,是石油惹的禍;利比亞挨打,也是石油惹的禍。西方發生金融危機,經濟呈現衰態,現在動不動就扔炸彈,出航母,整個一個“逆取”姿態,想幹什麼?想用炸彈保貨幣,或是用軍力控制世界戰略資源,由被動走向主動。這些都有待繼續觀察。

 

多國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