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利比亞亂局:原因何在、去向何方?

時間:2011-03-25 10:44   來源:光明網

  3月21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市區南部薩拉傑地區的一個小學,一名學生正常上學。目前,雖然處於多國部隊轟炸的威脅中,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生活較為平靜。 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圖表:利比亞首都再遭西方國家戰機襲擊 新華社發

  從2月16日發生騷亂以來,利比亞的社會動蕩已經發展成為內戰,並在西方的武裝干涉下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升級,數以千百計的平民在衝突中喪生。利比亞的亂局已遠甚于突尼西亞和埃及。初步分析利比亞亂局的成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利比亞的社會矛盾特別是部族矛盾突出,失業率高。

  根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報告,2010年利比亞的石油産業佔其出口額的95%,是其國內生産總值的四分之一。作為非洲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利比亞的每人平均GDP達到了將近一萬五千美元,在世界各國的排名中並不低,但 由於缺乏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生産製造業和服務業,利比亞的失業率達到了近30%。雖然利比亞的主權財富基金據説達到了600-700億美元的規模,但在利比亞首都的街頭上垃圾成堆,即使是賓館也顯得破敗不堪。去年,利比亞宣佈將在未來三年投資13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但群眾的不滿已經日益顯露,社會矛盾越髮尖銳。此外,由於卡扎菲長期奉行小企業私有,大企業國有的政策,石油開採、煉化等主要行業,更不用説政府部門等工作機會一直控制在以卡扎菲家族為首的基於的黎波裏的貝尼 希拉爾(Beni Hilal)部族手中,普通百姓的生活並不富裕。而由於利比亞較為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社會結構,卡扎菲執政以來,部族是利比亞僅存的社會組織結構,其他各類社會組織,包括工會等都被取締。在利比亞部族人員對部族的忠誠遠遠超過了對國家的忠誠。在卡扎菲統治的四十餘年中強力的壓制了其他部族的發展,特別是人數眾多的、以東部城市昔蘭尼加為主要據點的另一大部族貝尼 薩利姆(Beni Salim)的發展。利比亞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部族矛盾在外力的觸發下發展成為內戰。

  其次,卡扎菲41年的鐵腕統治和 “子承父業”的接班態勢使國內各方十分不滿。

  此次中東北非亂局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群眾對個人長期執政的厭惡,對家族政治、“子承父業”的嚴重不滿,埃及是這樣,利比亞也是這樣。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