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一日式雷鋒”是傳承還是褻瀆

時間:2013-03-04 15:13   來源:光明網

  作者:諶馨悅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0週年。記者2日到濟南市富翔老年公寓,發現在公寓大廳,學生們陪十幾名老人聊天,並獻上了歌曲、舞蹈等節目。公寓護理部主任朱愛雲説,其實老人很歡迎大家獻愛心,不過節日期間,一天好幾撥,不光護理人員吃不消,老人們也會受不了,所以最好提前預約。(《濟南時報》3月3日)

  陽春三月,略帶暖意的春風刮遍祖國的每個角落,也颳起了一股學雷鋒之風。每年臨近3月5日,各地學雷鋒單位像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一時間大街小巷涌現出千千萬萬個“雷鋒”。養老院裏一波又一波的“雷鋒”讓老人疲憊不堪;孤寡老人家裏被“雷鋒”擦拭了一遍又一遍;福利院裏的孩子們被“雷鋒”弄得應接不暇……人們在充分享受這種學雷鋒活動帶來的諸多便利時,也不時地在想當汽車上老人需要讓座的時候“雷鋒”在哪?當老人在馬路中間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無從邁步的時候“雷鋒”在哪?當有人摔倒需要扶起的時候“雷鋒”又在哪?……雷鋒精神為什麼只有在3月份才扎堆的體現,這種走形式的活動方式比學雷鋒本身更重要嗎?

  看著滿街的“一日雷鋒”們大張旗鼓地遊走,筆者覺得這不是在學習“雷鋒”,而是對“雷鋒”精神的一種褻瀆。有些單位為了做樣子,每年到3月5日就排著隊伍,打著旗子,挂著標語,只在宣傳需要時學一兩個小時的雷鋒,領導和錄影的一走,“雷鋒”也就不見了蹤影。很多人也只在“雷鋒日”學雷鋒,把學雷鋒當作一天的事情,而不是長期堅持下去。人們慢慢的已經把“雷鋒日”淪為呼之即應的“全民表演”,學習雷鋒的行為基本被模式化和固定化了,“作秀”的痕跡遠遠大於了學習的本身,偏離了“雷鋒”精神傳承的本意。

  筆者認為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道德的倡導,需要水滴石穿的長勁、韌勁。弘揚雷鋒精神,“畢其功於一役”不行,大轟大嗡搞突擊也不行,必須經常化、常態化。只有堅持經常,保持常態,學雷鋒活動才能持久、深入,減少形式化、應景化、概念化,才能避免“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的尷尬。獻愛心不能成為平時沒有人、節日“人扎堆”的現象,應該建立長效的愛心機制,讓獻愛心成為一種日常行為。社會應逐步引導、宣傳一種慈善文化,盡可能地傳輸“日常、持久獻愛心、做慈善”的價值和意義。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人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雷鋒”而非“作秀味”濃厚的“一日雷鋒”。我們應追尋雷鋒精神,從身邊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形成人人學雷鋒、天天學雷鋒的良好氛圍,並不斷尋找雷鋒精神在新時期的實現形式,不斷豐富和發展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這樣才能保證學雷鋒活動永葆生機與活力,長久傳承下去。(諶馨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