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書記張寶順下鄉蹲點 與農民同插黃瓜秧(圖)

時間:2014-01-22 14:20   來源:安徽日報

  走村入戶話桑麻 最為牽掛是民生(圖)

  ——省委書記張寶順在蕭縣白土鎮費村駐村蹲點紀實

  10月13日,省委書記張寶順來到蕭縣白土鎮費村集體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實地察看蔬菜種植情況,並與鄉親們一起栽培黃瓜秧苗。(記者 徐國康/攝)

  金秋十月,皖北大地碩果飄香,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10月12日至14日,省委書記張寶順深入蕭縣白土鎮費村駐村蹲點,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向群眾問需問計問民生。

  咱們就是一家人

  白土鎮費村地處皇藏山區,位於縣城東南,是典型的皖北鄉村。12日下午,張寶順風塵僕僕來到這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田園畫卷:一灣清澈的河流穿村而過,一幢幢漂亮的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平坦的道路四通八達。村莊規劃井然有序,村容村貌乾淨整潔。

  張寶順首先來到村小學,看到門口挂著白土鎮費村幼兒園、白土小學費村教學點兩塊牌子,他問校長梁千:“這裡有幾個班?多少孩子? ”“有3個班,1個幼兒班和一、二年級。一共36個孩子。 ”“三年級怎麼辦? ”“在白土中心學校上。”張寶順説,低年級孩子太小,還是有個教學點好,既方便就近入學,又保證學生安全。二年級小學生正在練習硬筆書法,孩子們坐姿端正、表情專注,一筆一劃有模有樣。學校負責人介紹,通過教育學生規規矩矩寫字,是為了從小培養他們堂堂正正做人的態度,張寶順對此表示讚許。

  接著,他來到村衛生室,了解村民就醫情況。村民謝林領著孩子在觀察室輸液,張寶順上前關切地問:“孩子怎麼不舒服?”謝林説:“感冒咳嗽。”“輸液一次多少錢? ”“20多塊錢。 ”“新農合能報銷嗎? ”“能。 ”“現在帶孩子看病方便嗎? ”“很方便,不需要出村。 ”張寶順滿意地點點頭。

  隨後,張寶順主持召開村幹部座談會,進一步了解該村發展情況。村黨總支書記陳明華説,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已近萬元,80%的人家住上樓房,水泥路、自來水、有線電視等實現戶戶通。張寶順稱讚説,你們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建設美好鄉村,給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這種順民意合民心的做法值得肯定。

  傍晚時分,張寶順來到郭春雷家,他對主人説:“這兩天我住你們家,多有打擾啦! ”淳樸的郭春雷連忙擺手:“不打擾不打擾。 ”張寶順特別叮囑:“咱們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你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千萬不要見外。 ”當晚,張寶順和一家人圍坐一起,吃著家常菜,説著家常話,其樂融融。

  撲下身子訪民情

  鄉親們生活過得怎麼樣,張寶順一直惦記在心。 13日早上,他一吃完早飯就到村民家走訪。 70歲的陳聖軍老人曾在當地供銷社工作,三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張寶順拉著老陳的手,坐在沙發上促膝談心:“退休金有多少?”“1600多塊。”“醫療保險有吧? ”“保險都有。 ”“你覺得生活怎麼樣? ”“國家政策好,大家都滿意。 ”老陳樂呵呵地説。

  村民孫善勝帶著40多人的建築隊活躍在十里八鄉。張寶順誇他是個能工巧匠:“建設美好鄉村,你們有了用武之地。有沒有帶來什麼變化? ”“我們攬的活多了,錢也更好掙了。 ”“一年多長時間有活幹? ”“除非天寒地凍,一年都不停工。 ”聽説建築隊已註冊公司,張寶順勉勵他以創業帶動就業,在全民創業熱潮中帶領更多農村青年發家致富。

  村民李鳳雲患尿毒症,每週要做兩次透析,經濟負擔比較重。張寶順一進門就關切詢問病情:“身體感覺好些嗎?”“還好,做完透析也能做點家務。”“一定要注意休息,千萬不能勞累。”“治療費用有困難嗎?”“沒問題。多虧了黨和政府的關心,除了新農合能報銷,村裏還救濟一點,負擔一下子減輕了。 ”臨別,張寶順親手送上慰問金,鼓勵她戰勝病魔、好好生活。

  費村多年堅持以“五好文明家庭”、“六好媳婦”等評選表彰為抓手,引導村民參與文明創建,營造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良好風尚。張寶順專門走訪了“六好媳婦”孫秀雲和“五好文明家庭”陳世昌家。他説,文明和諧鄉風美是美好鄉村建設的內在要求和更高目標,要紮實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鄉村文明新風,使美好鄉村建設成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走東家到西家,張寶順一路走一路問。3天裏,他隨機走訪了13家農戶。每到一處,他都與群眾手拉手坐在一起,面對面傾心交談,與鄉親們結下了深厚感情。有村民激動地説:“張書記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他和藹可親,沒有一點兒架子,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 ”

  幹起農活好把式

  建設美好鄉村,産業是根基,富民是核心。費村發揮高嶺土資源優勢,集體興辦了隆裕礦業公司,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00多萬元,主要投向村級公共事業。13日下午,張寶順來到企業了解生産經營、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産情況。他指出,一方面要依託資源優勢,壯大集體經濟,確保農村基層有錢辦事;一方面要堅持環保優先、合理開發,走綠色發展、集約發展的路子。

  “一畝園(産值)能頂十畝田。 ”近年來,村集體流轉400畝土地種植大棚蔬菜,年收入近200萬元。張寶順走進冬暖型日光溫室,實地察看蔬菜種植情況。在村民張德俠管理的集體大棚裏,看到鄉親們栽培黃瓜秧苗,張寶順主動上前,加入熱火朝天的勞動行列。

  張寶順踏上菜畦,蹲下身子,一手操鐵鏟,撥開鬆軟的泥土,一手植秧苗,輕輕覆土固定。一同勞動的村民由衷地讚嘆説,張書記真是“幹農活的好把式”。

  大棚內熱氣蒸騰,不大一會兒,張寶順已汗流浹背,但他顧不上擦汗,繼續和鄉親們共同勞動。他一邊栽培瓜秧,一邊詢問種植效益。鄉親們説,這種嫁接的水果黃瓜生長期為10個月,畝産達3萬多斤,市場價能賣五六萬元。栽完秧苗澆上水,望著一畦畦碧綠的瓜秧,張寶順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金色的夕暉灑滿秋天的田野。收工回村路上,看到村民家庭興辦的蔬菜大棚裏還有人忙碌,張寶順又走了進去,看蔬菜、問市場、話農經。他對費村發展大棚蔬菜的做法表示肯定,要求堅持集體辦和家庭辦兩條腿走路,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和教育培訓,做大做強這個特色産業,推動更多農民致富增收。

  讓夢想照進現實

  “大家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期盼,都敞開了説。”13日晚,張寶順再次主持召開座談會,徵求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10位村民踴躍發言,暢談美好鄉村的瑰麗夢想和實現途徑,張寶順認真傾聽,不時插話詢問,與大家熱烈討論,並對他們提出的發展難題作了詳細解答。

  作為惠及全省幾千萬農民的最大民生工程,美好鄉村建設凝聚著省委書記和普通農民的共同夢想。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夢,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們心中的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張寶順話音甫落,會場響起更加熱烈的掌聲。

  座談會結束,已是深夜時分。村民代表們走出村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張書記的話説到了我們的心坎上,我們聽了特別帶勁! ”“他給我們指明瞭前進方向,我們要奔著目標好好幹! ”

  14日早上,得知省委書記駐村蹲點結束,村民們自發前來送行,張寶順與他們一一握手,依依話別:“祝願費村越來越美好,祝願鄉親們越來越幸福! ”聽了這番語重心長的話,許多人的眼眶濕潤了。

  當天上午,張寶順又來到白土鎮,與鄉鎮幹部談心交心,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他指出,農村工作幹得好不好,關鍵靠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要全力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尤其要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健全黨的組織,嚴密工作制度,真正把工作重心轉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親和力、公信力、凝聚力。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把那些黨性強、能力強、服務意識強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帶領群眾創造幸福生活的“主心骨”。

  當前,我省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開展。張寶順強調,全省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以此為契機,認真落實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常態化制度化要求,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定期深入基層調研製度,拿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到基層去,察民情、接地氣,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不斷優化政治生態,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匯聚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記者 吳林紅)(2013年10月15日)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