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三解三促”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接

時間:2014-04-04 13:32   來源:新華日報

  “三解三促”活動,是江蘇黨建工作創新發展的成功探索,是群眾路線在江蘇黨的建設中的典型實踐,是江蘇黨的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生動呈現,也是提高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水準的基礎性、關鍵性、戰略性舉措。“三解三促”活動主題和目標十分契合即將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些制度化的創新舉措為教育實踐活動積累了成功經驗,深化“三解三促”活動必須適應將要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這個大背景,探索解決江蘇的“三解三促”活動如何與教育實踐活動之間找到制度介面、形式介面、活動介面。

  “三解三促”要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活動的新內涵。把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相關要求和《新黨章》的有關規定做到位,把常規工作、基礎工作做紮實,是教育實踐活動能否抓出成效的核心問題和關鍵所在。實踐證明: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加強自我教育,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是黨內教育實踐活動所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下一步的“三解三促”活動要和對教育實踐活動對接,協同推進,相互促進。而不能另砌爐灶,再搞一套。應當將“三解三促”活動與即將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這一主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不僅要立足當前,真正在密切聯繫基層群眾、解決群眾實際需要上見到更多成效;而且還要著眼長遠,不斷總結經驗、研究探索規律、建立健全機制,取得更多的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應當在“三解三促”活動中,將貫徹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切入點,引導黨員幹部樹立宗旨意識,努力解決作風不實不正不廉和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問題。要更加注重深入群眾,堅持為民務實清廉,防範脫離群眾的風險;更加注重深入調研,在反思決策得失、完善決策和推動決策落實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共性和長遠問題的研究思考,把解決一地一事的具體問題與解決全局性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更加注重從根本上解決作風的轉變,讓作風在為群眾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發展服務中産生質的飛躍。

  應當在“三解三促”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中強化廉潔政治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功能、強化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要在“三解三促”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中構建“內容科學、程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要把為民服務、做群眾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本職責。要適應社會組織形式的新變化,把人、財、物等公共資源更多下沉到基層,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

  通過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制度上固化“三解三促”活動,切實落實並完善領導幹部基層工作聯繫點制度。運用多種形式和載體,集中一段時間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必然會産生一定的效果。但要解決深層次難題,是活動結束後如何形成完善的長效機制。根據我們黨多年來開展群眾工作的實踐經驗,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把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堅持正面教育的經驗和解決存在突出問題的成功做法,用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堅持下去,並在長期堅持中不斷加以完善。江蘇“三解三促”活動初步探索了一套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方法、措施和載體。“三解三促”活動帶來調研方式的“變革”,應以此為常態築牢領導幹部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要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為民服務的自覺性,變“要我下”為“我要下”,形成想走訪基層、真走訪基層、會走訪基層的濃厚氛圍,使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成為各級幹部的工作追求和自覺習慣。著重在形成“三個常態化”上下功夫:即帶著問題下去,找到答案上來的常態化;接觸普通群眾、掌握一手材料的常態化;解決點上問題、反思面上工作的常態化。

  應當在“三解三促”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中推廣“兩先兩再”的科學方法,把為民造福作為營造和諧黨群關係的最大任務,千方百計增進人民群眾的福祉。所謂“兩先兩再”的方法,就是調研者先扎到最基層了解實情,再提起來梳理問題,先聚焦于點上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再擴展到面上尋求一般的規律。這樣,領導者決策的立足點就更牢靠了。這是“三解三促”活動的一大鮮活經驗,應當長期堅持下去。真正把為民造福作為營造和諧黨群關係的最大任務,解決領導機關在做決策時,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因情況不明、資訊不全、調研不實而出現的偏差風險。基於此,應當對“什麼人下去”“三解三促”、“下到什麼地方去”“三解三促”、“怎麼下去”“三解三促”、在“三解三促”中乾什麼這四個問題進一步規範,力求在“三解三促”和教育實踐活動中扎紮實實地解決好民生熱點難點甚至痛點問題。

  構建科學規範的“三解三促”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成效考評機制(包括具體指標、核心指標和綜合指標),將考核內容作為機關幹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下一步要努力使“三解三促”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成為領導幹部、機關幹部的習慣和自覺,成為各級領導幹部、機關幹部履職述職的重要內容,成為考核評價幹部的重要依據。要以“三解三促”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針對集中教育活動和日常工作中貫徹群眾路線的情況,對應制定可以操作、可以檢查、能夠落實的指標,使軟要素帶來硬效益,探索建立“活動按計劃、經費進預算、考核有積分、獎懲看實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對考核指標的設置,能定量的定量,難以定量的,進行定性分析比較,最大限度地減少主觀隨意性。定量指標的主要特色是全面、量化、可比。定性指標主要考核基層群眾對開展“三解三促”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的滿意度。要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和簡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全面、客觀、準確、公正地評價幹部,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任免、交流、獎懲、培訓、辭職的依據,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要運用指標考核形成的工作成果,對考核對象做出的綜合評價和估量,把原則要求變成量化指標,不僅要依靠辦事制度、崗位責任制等剛性機制,而且要十分重視工作作風、工作態度等柔性機制。要重視考核結果的運用,對辦事低效、態度惡劣、消極怠工的進行誡勉教育或效能告誡,彌補公務員獎懲管理上的缺失。

  (執筆人:王世誼)

編輯:張玲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