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反腐遏“三公” 奢侈品消費漸歸理性

時間:2014-01-23 14: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3年對於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而言,是表現平平的一年。”在貝恩諮詢公司的2013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中,開篇就下了這樣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不是沒道理的。該公司的研究預計,2013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增長率僅2%,而在僅僅2年前的2011年,增長率還是30%。曾經不斷飆漲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在中央持續的反腐與遏制“三公”消費行動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奢侈品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

  奢侈品門店冷清

  奢侈品市場遇冷,首當其衝的就是一些高端商場。元旦至今,記者在北京走訪三里屯、王府井、新光天地等多處商場發現,大多數奢侈品店無人問津,顯得格外冷清。一些之前極少打折的店中,也擺出了折扣專區。

  具有多年奢侈品購買經驗的馬女士告訴記者,這次的打折潮是很少見的,“有些商場以前進去服務員態度不太好,現在殷勤多了,據説是業績不好”。

  行業增速的大大放緩,直接導致2013年奢侈品品牌門店開張速度明顯放緩。在貝恩出具的報告中,大多數品牌對未來的擴張持保守態度。對20家一線奢侈品牌的研究發現,截至去年11月,這些品牌共開新店約100家,比2012年的約160家大幅減少。

  腕錶與男裝行業受挫

  我國奢侈品市場的放緩,在有關專家看來,無疑與中央持續的反腐力度以及遏制“三公”消費有關。而在其中,最常被當作禮品饋贈的“腕錶”與“男士服裝”類減退最為嚴重。

  “顯而易見,中央大力反腐對行業衝擊很大。過去有些人因為戴高檔表付出了代價,因此很多領導幹部有意識地對這些高檔消費躲遠點。”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表示。

  在2013年的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中,曾經是奢侈品行業最大增長點的腕錶,卻以11%的跌幅成了最拖後腿的行業。

  瑞士鐘錶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的前11個月,出口中國的手錶總值同比下滑15%,在其統計的30個國家裏跌幅最大。事實上,自2012年9月起,瑞士鐘錶出口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産值就出現下滑,並延續至今,曾經在中國市場享受高增長率近10年的瑞士鐘錶風光不再。

  從“秀品味”到懂鑒賞

  除了反腐對於行業的影響外,業內人士表示,從2013年的市場趨勢中,還能看到整個中國奢侈品市場在逐漸走出之前的虛假繁榮,日趨走向成熟。曾經被過度的公務消費甚至浪費扭曲了的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

  在2013年的奢侈品市場中,“女士服裝”及“化粧品、香水和個人護理用品”預計漲幅最大,均達到10%。女性消費者的奢侈品支出,從1995年僅佔市場的一成,到2013年佔據半壁江山。而在歐洲等成熟市場,奢侈品消費一般由女性主導。

  消費者本身也在回歸理性。“由市場發展初期的‘秀品味’開始走向懂得鑒賞的新階段”,在羅德公關與益普索市場研究集團聯合發佈的《2014中國奢華品報告》中,認為中國的消費者正日趨成熟。

  這份報告同時預測,在2014年,中國消費者對於腕錶、皮具手袋、珠寶、鞋履與酒類的需求與2013年持平,即不會增長。

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