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標“官衙”是脫離群眾的“地標”

時間:2013-07-25 15:20   來源:人民網

  治理濫建樓堂館所,不僅要嚴加管理、令行禁止,更要加大問責力度,讓挑戰紅線的人付出代價。還需調整考評機制,理順“經營城市”和“服務人民”的錯位關係

  如果“官衙”搞得堂皇富麗,看著就會不舒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考察,對方便高效的“市民之家”讚賞有加。相對的,也表示出對黨政機關豪華樓堂館所的憂慮。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明確提出5年內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相關文件明確要求,傳遞出整治黨政機關樓堂館所“新建熱”、“奢侈風”的鮮明態度。從中央率先垂范的“八項規定”,到政府鄭重宣示的“約法三章”,再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展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以來,作風建設一直被放在重要位置。再次強調嚴禁新建樓堂館所,是對改作風承諾的莊嚴兌現,意義深遠、值得期待。

  近年來,儘管各地在嚴控樓堂館所建設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超規格修建辦公樓、培訓中心、會議中心的現象仍為數不少,甚至還出現了各類“故宮”、“白宮”式的政府建築。那些氣派的廣場、巨型的樓房、奢華的裝修,不僅耗費了大量財政稅收資金,也助長著“四風”的盛行,既有違中央規定,更令群眾深惡痛絕。

  平心而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政府管理事務日漸繁雜,工作人員日趨增多。在工作現實需要、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改善和擴充辦公空間無可厚非。但現實卻是,很多地方在辦公條件已經不錯的情況下,打著“裝修改造”、“適度超前”、“打造地標”等名號,繼續大興土木,造成巨大浪費。甚至還有地方暗地裏“先上車、後買票”,以“工程已經開工”、“建好不用是浪費”為由,造成既成事實,企圖讓人想節儉而無可奈何。

  前些年,廣西某地超標的政府辦公樓被查,還有當地幹部叫屈:“辦公樓建好了,才有發展升級的‘本錢’,可以拉動周邊房地産,一曝光就廢了。”殊不知,這樣的理由正暴露了樓堂館所亂象的實質:一方面是土地財政的需求,一方面是好大喜功的衝動,二者一拍即合。在發展壓力、政績衝動和唯 GDP指揮棒下,“辦公樓氣派—城市形象升級—招商引資方便—土地財政充實”,成為很多地方順理成章的“經營邏輯”。

  儘管近年曝光了不少類似新聞,但處理結果卻往往“輕輕放下”,至多是個通報批評,超規建築也都“涉險過關”,鮮見有人為此付出沉重代價。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説明,此風屢禁不絕,直接原因還在於缺乏有效制約和強力問責。治理濫建樓堂館所,不僅要嚴加管理、令行禁止,更要加大問責力度,讓挑戰紅線的人付出代價。而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則是調整考評機制,理順“經營城市”和“服務人民”的錯位關係,從制度上保證地方把修樓的錢用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去。説到底,鋼筋水泥堆不出群眾的口碑,奢侈豪華只會是不正之風的見證。

  一座城市的地標,可以是藝術景觀,可以是歷史古跡,可以是商業大廈,惟獨不該是政府大樓。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劍指“四風”,中央要求很高、群眾期待很高,黨員幹部更應想想,該在群眾心中留下什麼樣的“地標”。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