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茜,一名已經在三尺講臺上站了24年的人民教師,還是一個在普通中學里與孩子們“鬥智鬥勇”了15載春秋的政教主任。
有一天課上,趙茜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夢想。教室里竟一反常態地沉寂。直到最後,才有一個學生終于站起來,對她說:“趙老師,您就別跟我們談夢想了吧,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中學的中考敗將,還有什麼資格談夢想?!就我們這成績,還可以有夢想嗎?我們沒夢想。”
那一刻,她好震驚。為這些孩子,風華正茂的年紀卻已放棄夢想、如此消沉;也好心痛,為那一雙雙本該發光的雙眼卻被自卑蒙上了陰霾;而更多的,是沮喪,為自己一直自以為只要嚴格就是愛的工作想法。是不是做錯了?那天晚上,她輾轉反側,望著窗外的星星,想起自己的父親。父親也是一名教師。1977年恢復高考後,有些孩子不願意返校讀書,她父親走訪了一家又一家,把所有的孩子都帶回了課堂,然後從早到晚鑽在學校里,連一牆之外的家都顧不上回,恨不得為那些已經被耽誤了十年的孩子們拼盡全力。就這樣,1985年的夏天,年僅44歲的父親倒在了他摯愛的講臺上,再也沒有醒來。多年後,一位已經當了記者的學生寫了一篇懷念她父親的文章——《祭那個為我點亮生命星空的人》。
靜靜的深夜,群星在閃耀,爸爸的窗前,燈光仍亮著。她忽然明白了,在那徹夜明亮的背後,不正是為了這群星閃耀嗎?
此後,趙茜建起了一個“秘密花園”,一個只屬于自己和孩子們的電子郵箱。無數個深夜的燈下,她傾聽孩子們的喜樂煩憂,為他們支招加油;為了放大孩子們的閃光點,她在全校推出競賽活動,哪怕只要一周沒有遲到、一周都能完成作業等等,就可以登上領獎臺,成為示范崗、周冠軍。趙茜用十年的堅持,讓一屆屆學生,在不再只為學習成績而響起的掌聲和肯定中,去修復自信的翅膀。現在的孩子們變了,他們變得上進、自信;他們開始擁有自己的目標,並為之默默拼搏;當他們走出校門時,能夠敬畏規則、不丟信仰。(太原市教育局選送)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