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霞是太原市精神病院普通精神科女科主任。1988年,張蘇霞從山西醫學院畢業來到精神病醫院做醫生。她熱愛這份工作,從一開始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火熱的臨床一線。作為精神科的醫護人員,不僅要有源源不斷的愛心、高強度的忍耐力,還要有超乎常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技巧和精神意志力。被病人打一耳光、踢一腳、吐口水,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有一個躁狂病人,因被別人捅了4刀,在外科縫合後由十幾個人送入張蘇霞所在科室。張蘇霞全程陪護病人如廁、照顧吃飯、給她做技術性的治療。但病人一張口就大罵她:“張大夫,我要剁了你,你不讓我出院……”即使這樣,張蘇霞和全體醫護人員依然盡己所能照顧這名病人。
精神病人的治療非同尋常,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從醫30多年來,為了讓病人住院時感到安全和溫馨,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從2006年開始,張蘇霞每周為患者及家屬講心理課,傳播精神衛生知識。從2003年至今,除了每周六出專家門診外,她在節假日、雙休日都會深入病房,走到患者身邊進行健康宣教,從細節上關愛病人。
從醫30多年來,她收治了住院患者3萬余人次,治愈率、好轉率均達到了90%以上;她每天工作時間10小時以上,幾乎沒有一天正點下班。對每次來看病的患者她都在病歷簿上留下電話號碼,便于病人出院後及時報告服藥情況。無論白天還是夜里,面對所有來電,她都耐心接聽規勸,不少病人或者家屬的電話一打就是三四十分鐘。經常會有病人家屬要給她送紅包,都被她嚴辭拒絕:“如果有錢,留著看病吧,病人的病治好了比啥都強。”
從20多歲成為一名精神病科的醫護人員,至今50多歲的她依然在醫護一線奔忙,她為患者服務的心從來沒有變過:“每一位患者都有一段辛酸的人生、慘痛的經歷,遭受過偏見和歧視,但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這里我們理應給她尊嚴,讓她感到溫暖和真情,醫藥是有時而窮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顆受苦的心靈。為精神病患者服務一輩子是我永恆的選擇,幹這一行只有熱愛才能堅持。”(太原市衛計委選送)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