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佳節,廣大市民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悅中。在市熱力公司第一供暖分公司管線所,喬榮傑和同事們並未因法定假日而休息,與往常一樣,裹著厚厚的行裝,穿行在省城大街小巷,一個井室一個井室地巡查,一條路一條路地排查,守護著地下密如蛛網的供熱管線。
23年前,剛剛從技校畢業的喬榮傑帶著一臉稚嫩來到第一供暖分公司管線所,成為這裡的一名臨時工。23年來,他憑藉著不怕苦、肯鑽研的工作勁頭,成為正式工,當上了組長、副所長、所長。身居所長職位的喬榮傑對供熱線路佈局了然于胸,依然堅守在工作第一線。管線所工作看似簡單,每日對地下供熱管線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但從喬榮傑的手部、臉部等裸露在外皮膚上的一塊塊燙痕傷疤,便可看出掩藏著巨大的危險性。
“危險主要在熱力井下,有毒有害氣體是常事,一旦通風工作沒有做好,就容易發生事故。”喬榮傑介紹,“最危險的是搶修作業,為保障供暖,我們都是在帶溫帶壓條件下完成,裸露在外皮膚被燙傷是不可能避免的事。”在覆蓋1700余萬平方米、服務1300余戶取暖單位的第一供暖分公司責任轄區,有著近100公里長的供熱管線、900余座熱力小室。最粗的管線直徑1.4米、最細的0.76米,承載數十萬戶居民家庭供暖任務。採暖期,供熱管線高溫高壓運作,管道內水溫最高達到110攝氏度。哪怕有一處針尖大的穿孔發生,射出的都是一支“熱箭”。而喬榮傑的工作就是發現漏點、及時維修。
前不久,管線所巡線員景澤在巡查中發現,長風西街與西中環交叉處的4號井冒出陣陣白霧,初步判斷管道發生滲漏。接到資訊,喬榮傑當即要求景澤打開井室井蓋並採取抽風換氣措施。“當時一身冷汗,因為那是直徑1.4米主管線,一旦演變成大量跑水,小半個城區都得停暖,光排水估計都得幾天,恢復正常壓力供暖需要近半個月的時間,影響太大了。”喬榮傑介紹。一時間,全體管線所職工都行動起來,從不同地點趕往事發地。20分鐘內,施工圍擋設立了起來,井室抽排水、抽風換氣等工作同步展開。等到井室濁氣基本散盡、經測氧儀檢測安全後,喬榮傑下到霧氣騰騰的井室內進一步查看,發現只是因為管道因熱脹冷縮變形導致熱力補償器發生滲漏時,大家不約而同長長松了一口氣。
“管道壓力1.36兆帕、水溫106攝氏度……”當一串數據從深4米的井下傳上來時,大家放鬆的心情又緊張了起來。高溫高壓,每一滴水都像利箭般刺向作業人員。“把隔熱服領子繫緊,戴好防護面罩,把雨鞋口也紮緊,千萬別露一點皮膚,感覺呼吸困難就馬上上來……”隨著一句“一定要做好防護”的叮囑聲音,喬榮傑的身影第一個淹沒進白霧中。液壓填料泵入井、開闢工作面,石墨調料一點一點被注入補償器與管道壁間的縫隙內……期間,喬榮傑和7名同事不時從井室內爬出,摘下防護罩“貪婪”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井室內的霧氣迅速變為水珠貼附在衣服上,一會兒是濕淋淋的水,一會兒是硬邦邦的冰層……從下午2時一直忙碌至夜間9時許,漏點終於被堵住了。
為了防止漏點再次發生,他們又在原地觀察了近1個小時。夜間近零時,大家回到單位,幾乎所有人都奔向暖氣片,一雙雙凍得通紅的手恨不得吸盡所有的熱量。喬榮傑則走進辦公室,用凍得紅腫的手翻開工作筆電,顫顫抖抖寫下“西中環4號井補償器滲漏,重點監控,需徹底檢修。”(張海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