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李書福首次回應:我為什麼要收購沃爾沃

時間:2010-03-29 12:41   來源:新華網

  

 

  12月23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宣佈,雙方已就福特向吉利出售旗下沃爾沃汽車公司事宜達成初步協議。這是在瑞典哥德堡拍攝的沃爾沃汽車公司總部(2008年10月1日攝)。新華社/法新

  新華網杭州12月24日專電   題:李書福:我為什麼要收購沃爾沃

  新華社記者章苒、林建楊

  平民迎娶公主有一千個理由供人猜測,吉利收購沃爾沃也是如此。吉利和福特于23日就收購沃爾沃商業條款達成一致,這起備受猜測的收購案終於“八字有了一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李書福第一次回應了最近一年來外界對於這筆“蛇吞象”並購的種種疑問。 

  “讓中國車走遍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車走遍中國”

  1999年,福特收購沃爾沃這個世界頂級轎車品牌花了64.5億美元,是當前吉利出價的三倍多。到2008年福特準備出售沃爾沃時,它的稅前虧損高達15億美元,而且還欠著福特35億美元的債務。

  以20億美元左右的價格購買今非昔比的沃爾沃,是賺了還是虧了?李書福有自己的一本賬。“收購沃爾沃跟新能源汽車有關係。”李書福説,“新能源車是世界汽車工業的未來,到時,吉利生産的所有車都將是油電混合動力車。但憑中國現在的研發投入,遠遠趕不上發達國家的進度。”

  福特和沃爾沃這十年來花了上百億美元研究新能源技術,僅從這點來看,李書福認為,吉利現在的競購價“非常值得”。

  當然,李書福絕不僅僅是看上了沃爾沃的新能源技術。

  “對沃爾沃,我2002年就看中了。”李書福説。2002年,李書福剛剛拿到小轎車“準生證”,這時距離這位冰箱廠廠長帶領車間工人手工敲打出中國第一台民營製造汽車已經整整四年,為了“造車夢”已經投入20億元。

  當年李書福把自己用的賓士車拆解開讓工人倣造,他最初想打造的就是中國的梅塞德斯賓士。雖然為了生存不得不從低端車起家,但是他從來沒有對進軍一流汽車製造商的夢想死心。

  “收購沃爾沃于國於民有利,與吉利的夢想一致。”李書福説,“我的夢想是打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讓中國車走遍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車走遍中國。”

  李書福為收購沃爾沃總結了三層意義:第一,通過收購沃爾沃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打通了一個通道;第二,對提升一個民族的品牌,讓中國汽車立足於世界舞臺,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第三,有利於中國的消費者。

  對於無論産銷量、品牌美譽度還是市場佔有率都還在起步階段的吉利來説,收購有著八十年曆史,被稱作全世界“最安全汽車”的沃爾沃,或者可以讓夢想提前變成現實。當然,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核心智慧財産權的談判。這也是通用、福特這樣的美國汽車企業眼下剝離歐洲品牌面臨的最大難處--美國車企作為賣方,在剝離品牌和資金投入的同時,還要在智慧財産權、專利技術方面爭取利益最大化。李書福承認,智慧財産權的談判比收購價格的討價還價“還要複雜”。 

  “沃爾沃還是沃爾沃,吉利還是吉利”

  “如果吉利真的收購成功,沃爾沃仍將是原來的沃爾沃,吉利仍是吉利,除了老闆換成了李書福。”李書福説,“這將是兩個完全獨立運作的品牌。”

  正如目前雙方談判達成的最新共識:沃爾沃管理層依照其獨立的商業計劃開展運營,在新的所有權框架下,沃爾沃目前的生産和研發設施,工會協議和經銷商網路將保留。換句話説,從技術、品牌和企業文化的層面來講,吉利將有意保持沃爾沃血統的一慣性,而不是像人們想像中那樣“毀”了沃爾沃這家百年老店。

  “今後還是要依靠沃爾沃原有的團隊,他們的職業化水準比我們高很多。”對於外界質疑的吉利是否能派出足夠的人才團隊來管理沃爾沃,李書福這樣回答,“吉利收購澳大利亞DSI和英國錳銅到現在一年了,都沒有派人進去,為什麼要派人?”

  李書福認為,對於並購企業,唯一需要改變的是考核與獎懲辦法。接管澳大利亞DSI和英國錳銅以後,李書福認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外方的高層共同商定了新的企業管理制度、部門及個人的考核辦法。“相當於港人治港。”李書福笑著説。 

  混血的優勢

  200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凈利潤5.595億元人民幣,雖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0%,但是與沃爾沃的虧損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這是吉利收購能力受到外界質疑的原因之一。

  不過,李書福似乎毫不擔心資金問題。“吉利汽車的股價已經從最低的一毛五港幣回升到了現在的四塊五,意味著吉利的市值從30億元港幣恢復到了300億元港幣。”

  更有報道稱多家銀行和基金願意為這次收購“保駕護航”。“投資的人,找到府來的太多了。”李書福説,“我們並不是誰的錢都要,還是要看資金投入的持久性如何。”

  人們還懷疑吉利的消化能力。沃爾沃被收購以後,是會變成花瓶,還是包袱?“不能簡單地聽人家引導,對這件事我們有自己的研究。”李書福説。在他的設想中,沃爾沃擁有品牌和技術,吉利則憑藉其對中國的深刻理解幫助沃爾沃降低製造成本和打開中國汽車市場。

  李書福以吉利並購澳大利亞變速箱企業為例,澳大利亞DSI用它的技術,在中國生産自動變速器,覺得設備投入要10億元,但是在中國,5億元就完成了。“他們怎麼也不相信,對於中國的製造優勢,對中國成本的理解,他們是很欠缺的。”李書福説。

  在許多汽車評論家的眼中,這場門不當戶不對的收購遭到了不少嘲笑。但是在李書福的眼中,恰恰是並購本身,會製造出真正的優勢。

  “肯定會有文化差異,但是如果引導得好,使用得當,會産生混血的優勢。”李書福説,“因為這種差異,從不同的角度,一定會有不同的意見,正好給企業的決策産生幫助。”

  “人類如果只在族群內部通婚,會生出癡呆兒,企業也是一樣。”李書福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