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禮娃娃”長成小帥哥

時間:2011-04-22 11:22   來源:四川線上

拍攝者楊衛華10萬張照片記錄北川巨變

  本期尋訪

  經典畫面:《生命的敬禮》

  畫面主角:郎錚,這名4歲的娃娃被救出後,在擔架上的敬禮感動了全中國,被稱為“敬禮娃娃”

  最新鏡頭:小傢夥在綿陽上小學一年級,個子比同學們高出一截,臉上的笑容很燦爛

  3年前5月13日那個早上,當滿臉血污的小郎錚被解放軍叔叔救上擔架時,他艱難地舉起右手,虛弱而執著地敬了個禮。這一感動世人的瞬間,被綿陽晚報攝影記者楊衛華記錄下來。

  一位4歲幼兒在災難面前所展現出來的堅強,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而這幅作品,也讓楊衛華獲得了諸多獎項。

  時光如梭,3年過去了,小郎錚怎麼樣了?楊衛華又在忙些什麼?

  照片檔案

  《生 命 的 敬 禮 》

  攝影:楊衛華,攝于2008年5月13日,曾獲得上海第九屆國際攝影藝術展紀實類金獎等若干獎項

  拍攝者

  楊衛華,綿陽晚報攝影記者

  3年來,鏡頭記錄北川巨變

  我看見鄭海洋穿一雙假肢站在學生隊伍裏,微笑著向我打招呼,我一下就釋然了,眼淚水不自覺地往下淌……”

  忙碌>>>

  吃頓午飯像打仗

  “實在抱歉,我這兒有點急事,你下午2點到我辦公室嘛……”

  原本頭一天聯繫好了次日早上採訪,但楊衛華臨時變了卦,語氣中帶著歉意。好不容易捱到下午2點,還沒來。再打電話過去,裏面傳來“噹噹”的碗筷碰撞聲,“馬上吃完,等我一下!”

  10分鐘後,一輛白色轎車開進了綿陽晚報大門。駕駛員正是楊衛華。大門旁邊有個空車位,楊衛華一甩方向盤,快速停了進去。“砰”一聲,保險杠抵到了墻上。“沒事,一會再看!”

  楊衛華下車來,提起攝影包便蹭蹭往樓上跑,動作與他46歲的年齡有些不相符。紅衣服、灰褲子、登山鞋,楊衛華的這身裝扮,與3年前去北川採訪時別無二樣,只是兩鬢又多了幾絲白髮。“幾天沒回辦公室了,一直在外面忙,今天上午又被臨時喊到北川去了。”上到3樓辦公室,楊衛華一邊解釋,一邊開門,衣兜內的手機不停在響。

  自豪>>>

  3年來踏遍北川

  楊衛華這3年來的經歷,一直與剛才一樣,每時每刻都在和時間賽跑。3年來,他踏遍了北川的山山水水,這座城市的每一幢新建樓房、每一件節點事件,甚至是每個充滿悲情的人,他都儘量用自己的鏡頭去記錄他們的變化,感受他們內心深處的酸甜苦辣。而他的心情,也隨著這樣的記錄,從最初的沉重,到佩服,最後到充滿欣慰。“我就跟你舉一個例子,”楊衛華伸出右手食指比了比,“從這個娃娃的身上,你就能看到災區群眾的巨大變化”。

  楊衛華口中的這個娃娃,就是當初地震時和“夾縫男孩”廖波埋在一起的鄭海洋。他被救出後,雙腿高位截肢,一米八的小夥子,躺在帳篷中,不吃不喝。為了幫助鄭海洋走出心理陰影,周圍的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楊衛華甚至悄悄承擔起了他大學前所有的費用,並托朋友為其父親找到了工作。

  最終,經過2年的努力,鄭海洋重新站了起來。“那天是北川中學的開學典禮,”楊衛華雙手搓著一個紙團,聲音有些低沉,“我看見鄭海洋穿一雙假肢站在學生隊伍裏,微笑著向我打招呼,我一下就釋然了,眼淚不自覺地往下淌……”

  楊衛華從抽屜內拿出一個磁片,晃了晃説:“這裡面至少存了10萬張照片,全部是記錄北川的,我不敢説每張都精彩,但我保證每張背後都有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楊衛華翻出照片,一張張地仔細欣賞。“如果將來我要以這些圖片出一本書,我一定會用平武縣4個農民兄弟寫的宣傳語作為書名,那就是——中國偉大,人民堅強!”楊衛華紅著眼睛望著窗外,許久才緩緩説道。

  被攝者

  郎錚,“敬禮娃娃”

  小傢夥的笑容十分燦爛

  這個娃娃的學習還不錯,性格也比較開朗,地震在他身上留下的傷痕,已經完全癒合了。”

  欣慰>>>

  郎錚的學習還不錯

  3年來,楊衛華除了記錄北川的重建外,他和“敬禮娃娃”小郎錚也從來沒有斷過聯繫,甚至可以説,他們因為那場營救和見證,已經從兩條原本不可能交集的平行線,扭成了一根繩。“他現在喊我楊伯伯!”楊衛華的聲音又恢復了感染力。他説,與小郎錚建立感情,並不是媒體報道的小郎錚被救之時,而是幾天之後。“郎錚被救後,不知被送到了哪家醫院,《生命的敬禮》在綿陽晚報見報後,有不少讀者打電話到我們報社詢問孩子是否還活著,但我們也不知道啊。”楊衛華説,為了找到郎錚,他托關係查遍了綿陽所有醫院,但都沒有小郎錚的記錄。次日,綿陽晚報焦急地刊登了《敬禮的孩子,你在哪?》一文。這時才有讀者打電話來説,小郎錚送到了三台縣醫院。“我立馬趕到三台縣醫院。”楊衛華説,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小郎錚記住了媽媽口中的“楊伯伯”,兩家人從此建立聯繫。“他現在長高了,是個十足的小帥哥!”楊衛華笑著翻出電腦上郎錚的照片,小傢夥個子比同學們高出一截,臉上的笑容很燦爛。

  楊衛華介紹,他和郎錚一家每隔2個月都會見一面,2011年春節前還去拍了郎錚一家在北川的新家。郎錚的媽媽現在北川貿易局上班,爸爸在小壩派出所當指導員。郎錚在綿陽市上小學一年級,一家人開心、幸福地生活著。“這個娃娃的學習還不錯,性格也比較開朗,地震在他身上留下的傷痕,已經完全癒合了。”

  想法>>>

  希望孩子回歸平凡

  《生命的敬禮》讓小郎錚成為紅人,每年要求採訪的媒體多則上百家,少則幾十家。而作為小郎錚的成長見證人,楊衛華卻覺得,不應該給這麼小的孩子套上一個沉重的光環,“他應該平平凡凡地回到自己的童年中,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快樂”。

  楊衛華説,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很多時候,媒體找他幫忙牽線,他都婉言謝絕了。而這也正是郎錚父母的想法。

  郎錚的父親郎洪東對郎錚的管教十分嚴格。在郎錚出院後,被送到幼兒園上學,看著父母離開,郎錚哭了起來,郎洪東一把將郎錚提起來,扔進教室便走。

  郎洪東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健康地成長,如果成天把他當成明星捧在手上,也許將來他就會染上不好的習性。“所以,好多媒體要求採訪,我們都是拒絕了的。”他説。“也希望大家給他一個成長的空間,不要去打攪他,讓他一步步腳踏實地地成長,將來才可能不給社會造成負擔。”郎錚的媽媽吳曉紅這樣説。(刁明康 攝影 肖瀟)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陳佳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