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新生永昌 “堪稱全國最美縣城”

時間:2011-05-13 15:36   來源:四川新聞網

  北川老城依然肅穆,而20千米外的新北川卻已欣欣向榮。在社會各界的援助和政府政策的支援下,新北川住宅小區陸續落成,共有8000戶共3萬餘人得到安置住房,佔北川老城需安置人口的90%以上。新北川居民感慨説,沒想到,幸福來得這麼快。

  5月2日,土生土長的北川羌族人陳炳虎緩步走在北川老城熟悉而又陌生的柏油馬路上。

  沿路兩旁的樓房,大多倒塌成了瓦礫,搖搖欲墜的,已經被後來人用一根根鋼架固定。走到一處倒塌的樓前,陳炳虎停下腳步,平靜地説,這就是我三年前的家。地震時,他和妻子女兒逃了出來,住在附近的哥哥和老母親卻不幸遇難。在哥哥家房前,他躬身獻上一朵白花。站起身,他手指著正南方向,輕聲説:“哥,我們的新家在那裏。”

  這一次,陳炳虎沒有流淚。

  他所指的位置,就是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新縣城距老北川約20千米,是“512”地震後唯一一座整體異地搬遷的縣城。新縣城被定名為“永昌鎮”,以此祝福北川永遠繁榮昌盛。

  今年元旦期間,陳炳虎一家四口搬至新縣城。他回憶,第一次走進新縣城時,全家人瞠目結舌,“感覺這座城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新縣城內,住宅區、行政區、商業區各自獨立,建築風格分明,馬路整潔寬闊。小區內綠草茵茵,花團錦簇,小橋流水,甬道縱橫。陳炳虎説,這樣的新城,比老北川更大、更漂亮、更舒適。

  記者了解到,新北川建設在注重城市功能的同時,還十分注重節能和環保。例如,在建材的採用上積極推廣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主要路段使用LED節能燈,垃圾和污水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整個縣城綠地面積達到163公頃,每人平均綠地2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高達46%,堪稱全國最美麗的縣城。

  新城落成後,北川縣政府為老縣城的受災群眾們分房。陳炳虎一家分到了新縣城爾瑪小區121平方米的大戶型房。走進新家,南北通透的戶型、敞亮的落地窗都讓年過五旬的陳炳虎合不攏嘴。他説自己當時輕敲墻壁後,止不住誇讚這房子“絕對踏實”。

  陳炳虎一家屬於老北川有房有戶的家庭,按政府分房政策,陳家每平方米只需交納600元,加上原房屋因地震損毀,政府給予了一定補貼,老陳一家很順利地入住新居。在同一個小區裏,他和不少老街坊依舊是鄰居。

  陳炳虎説,他心裏很清楚,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持和來自全國各界的援助,他有生之年再不可能住上這樣的房子。他感慨説:“幸福,來得太快了!”

  記者從北川縣政府了解到,新北川建設用地約8平方千米,共建設了4個住宅小區1萬多套房屋,從2010年年底至今,已有8000多戶共3萬餘人陸續入住,佔北川老縣城需要安置人口的90%以上。北川中學:在感恩中孕育希望

  學校承擔著傳承文化、提高人口素質的重任。作為北川縣唯一一所高中,北川中學在當地顯得尤為重要。“512”地震讓北川中學遭受了毀滅性打擊。令大家都難以想像的是,這所學校竟然在三年內就實現了涅槃重生。

  從爾瑪小區步行10分鐘,就可看見北川中學的大門。

  與陳炳虎同住一個小區的老李,每天都忍不住到校門口,隔著圍墻張望。“512”地震時,老李的女兒正在位於老縣城的北川中學上課,結果他再未能與女兒見面。老李説,看到新北川中學建得如此漂亮,有更多的學生入校學習,他撕痛已久的心終於可以得到些許慰藉。

  跟隨陳炳虎前往北川老城祭奠時,記者曾目睹北川中學原址震後的模樣。校區建在半山腰處,數不清的巨石從山上滾落,將校區完全覆蓋,崢嶸之間甚至難以覓得一塊磚瓦,只剩下一根國旗桿和一處籃球架屹立不倒。據了解,北川中學數百名師生都葬于這山石之中。

  很難想像,這所遭受毀滅性打擊的學校,竟然能在三年內重生。走進校門,教學樓上寬闊的電子螢幕顯示著校訓:“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穿過大片的草坪和花叢,是學生室外活動區域,該區域有16塊籃球場地、一塊天然草皮的足球場和若干乒乓球場地,正在上體育課的學生們歡聲笑語不斷。操場邊,學生宿舍樓和教學樓整齊排列,窗明几淨,圖書館、實驗室、禮堂、電腦房一應俱全。

  該校總務處主任肖志敏介紹説,新北川中學佔地225畝,教學樓、學生宿舍、實驗樓、圖書館等建築共10棟,建築面積共73萬餘平方米,這一規模已超過原校區兩倍,可容納5000名學生同時上課。新校區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負責援建,2010年8月,該校區正式竣工,9月1日開學時,共有2600余名學生前來上課。

  校園內設有一面感恩墻,墻上註明了曾經捐助北川中學的社會各界人士的名字,這份名單在墻上排出幾十米長。“感謝政府,感謝社會。正是有了這麼多的愛心捐助,北川中學才能重獲新生。”肖志敏説,地震之後,他做夢也想不到,北川中學會如此迅速地崛起。

  唯一尚待恢復的,是學校的師資力量。肖志敏説,原校200余名教師中有數十人遇難,另有教師因家庭遭受重創等緣故,不再承擔教學任務,“有的老師沒了孩子,走進教室看見學生就忍不住痛哭。”

  目前,繼續留任的原中學教師僅有50余人,大多數老師是新招聘的,教學隊伍趨年輕化。

  但從教學上看,北川中學已走出“512”地震後的陰影。如今,學校教學恢復穩定,學生成績穩步攀升。據該校教師預計,在即將到來的2011年高考中,學生成績至少能達到地震前水準。

  記者在校園參觀時,聽到教室裏傳來學生們合唱的聲音,“淚曾經多痛,忘卻中銘記。我們牽手大步向前,朝幸福奔去。人間真情不息,永遠心存感激。有了我有了你,家鄉依然美麗。”

  肖志敏説,地震讓學生們學會了感恩,他們胸懷重建家鄉、回報社會的強大動力和堅定決心。新北川中學,正為這片土地孕育著希望。

  北川人民醫院:四次易址迎來重生

  醫院是百姓生命健康的保障。然而在地震到來之時,北川人民醫院遭受重創,職工遇難人數超過三分之二。倖存下來的醫院職工,在三年間輾轉于北川各地,始終堅持義務醫治受災百姓。現在,他們迎來了醫院的重生。

  在新北川縣城住宅小區附近,讓北川人感到親切的,除了北川中學之外,還有北川人民醫院。這座國家二級乙等醫院,距爾瑪小區也不過數百米,這讓陳炳虎等剛剛搬家的老北川人很興奮,也很意外。因為他們清楚,這所醫院曾在地震中遭受毀滅性打擊。

  據該醫院副院長湯志新介紹,“512”地震前,醫院在編職工共181人,地震中遇難職工有120多人,“除了出差或輪休的職工,其餘的基本沒剩下。”醫院辦公樓盡毀,“連一根針線都沒搶出來。”

  可就是這僅剩的數十人隊伍,在地震當晚就投入到對當地受災群眾的搶救當中。在北川中學操場上,他們靠從廢墟裏撿來的白酒為傷者消毒,用小學生的紅領巾止血,用樹枝、木塊對骨折患者簡單固定。

  震後十多天,這支北川僅存的醫療隊伍隨避難人流,前往距老縣城不遠的擂鼓鎮。在受災群眾帳篷裏,他們臨時組建醫療隊,靠捐獻的藥品,每天為600多名傷患進行義務救治。此後,因泥石流頻發、各地重建工程啟動等諸多因素,這支隊伍兩年內輾轉了4處,奔波的同時始終堅持救死扶傷。

  2010年9月,由山東省投資1.4億元援建的新北川人民醫院大樓正式竣工。新址佔地40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有床位200余張,醫療設施非常全面,也很先進,各類條件已超過震前原醫院的水準。醫院正式恢復運營後的短短三個月內,共為2900余人進行體檢,收治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門診量在1萬人次左右。

  由於業務量增長迅速,很難滿足新北川縣城百姓的需求,今年2月,該醫院又將兩大科室擴展為四大科室,平均每日在院病人100名以上。同時,震後造成的醫護人員緊張問題更加凸顯。目前,醫院正計劃面向全社會招募人才,繼續壯大醫療隊伍。湯志新説,在擂鼓鎮的受災群眾帳篷裏,他曾經設想過重建北川人民醫院的願景。“按照當時的預期,若具備這樣的規模和條件,可能三十年都無法實現。”説到這裡,他眼眶濕潤,“感謝全國人民,尤其是山東援建方的支援。”

  在醫院婦産科病房內,不時傳來聲聲嬰兒的啼哭。湯志新欣喜地説,每天工作最高興的事,就是在這裡能看到北川生命的延續。

  北川電網:智慧用電是新城新景象

  電網,是一座城市正常運轉的基礎,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在新縣城崛起的同時,人們欣喜地看到,電網再一次讓這座城市煥發生機。北川電網,已變得更穩定,更強大,更智慧。

  搬新家之後,老北川住戶文祥雲每晚都會在新縣城內散步。文祥雲説,新縣城讓自己歡喜,不單因為它漂亮,更因為它先進。轉遍了整座新城,處處燈火通明,他卻始終沒有發現一根線桿和一條架空電線。

  據北川供電公司黨委書記范小龍介紹,按照電網重建規劃,北川新縣城的電網已經走在全國縣域電網的前頭。其中,110千伏線路採用架空線,其走向避開重要的景觀視點,不從新縣城內部穿過,而10千伏線路在生活區全部採用地下電纜排管敷設。

  讓文祥雲感到“先進”的,還有新縣城建起的全國首座110千伏智慧變電站——永昌變電站。該變電站主控通信樓集變電站控制、通信等多功能為一體,按無人值班設計。當用電負荷增高的時候,該變電站可以自動增加供電;相反,負荷降低,則供電相應減少,從而減少電力輸出浪費,實現節能減排。另外,它還具備對各類參數的線上監測功能,大大提高電網運作的安全穩定性。文祥雲説,北川人親切地將這座變電站成為新縣城的“智慧之心”。

  新北川電網的先進“智慧”還不止於此。文祥雲剛入住時,就發現自家的電錶很獨特。按下電錶上的白色按鈕,可以清楚顯示當月及上月使用電量、用電峰谷期電價、電費餘額等資訊。他説,按照電錶給出的峰谷期電價提示,自家每月電費能節省三分之一。

  北川供電公司行銷部負責人彥軍説,目前,北川新縣城已經完成了1.2萬餘只智慧電錶的安裝,實現了全城覆蓋。另外,新縣城爾瑪小區還設置了2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下一步,充電樁將繼續在各居住區普及。隨著電網建設逐步完善,新北川將成為全國首座智慧電網縣城。

  據范小龍介紹,在新北川電網設計過程中,全城供電能力按6萬千瓦配置,負荷約0.85萬千瓦每平方千米。規劃110千伏變電站2座,均佈局在縣城邊緣。預計2020年,新北川用電量將達3.53億千瓦時。

  提起北川的電網建設,北川縣副縣長李斌感慨良多。

  他記得地震之後,整個北川電網幾近全毀,其中擂鼓110千伏變電站進線出線全損,縣城內35千伏線路也遭受重創。震後第一時間,周邊各地發電車紛紛火速聚集于北川的情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他還記得,在北川電網重建過程中,曾有來自省外支援北川的供電員工遭遇泥石流,在山頭上被困兩天兩夜……如今,他仍感嘆“被國家電網的力量所震撼”。

  李斌形容新北川電網“非常強大”。他説,地震之前,北川工業佔全縣生産總值比例在30%多一點,這一比例不算高。新縣城重建已經開闢出北川工業區,工業産值比例勢必將得到提高。而北川電網,將成為新城工業發展的最強保障。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