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災後恢復重建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

時間:2011-04-23 17:52   來源:四川日報

  核心提示

  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具體表現在,黨的領導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優勢;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優勢。

  □張劍

  三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國際輿論曾經驚嘆:賑災難度之大,需救濟人數之多,重建工作之浩大複雜,在世界範圍內屈指可數。三年後,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創造了世界救災史上的奇跡,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

黨的領導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

  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為應對各種風險、駕馭各種複雜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千頭萬緒、錯綜複雜,任務急迫而艱巨,如果缺乏堅強有力的領導,勢必會陷入被動、無序的低效狀態。黨的領導為恢復重建提供了堅強保障。

  災後恢復重建充分展示了黨中央強有力的領導和指揮能力。地震發生後,黨中央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把抗震救災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在恢復重建中,黨中央週密組織、科學調度,建立了上下貫通、軍地協調、區域協作、全民動員的工作機制,凸顯了任何國家不能比擬的群眾動員能力、資源調配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

  災後恢復重建充分展現了黨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是通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實際行動體現的。在恢復重建中,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了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人民群眾奪取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最後勝利的鬥志與信心。

  災後恢復重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就要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在恢復重建過程中,黨和政府始終把民生問題放在優先和重點地位,使廣大災區群眾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懷。

集中力量辦大事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優勢

  一個國家處理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往往是衡量其制度優劣的重要尺度。災後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有效應對巨大災難和突發事件的挑戰,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

  集中力量辦大事,創造災後恢復重建的奇跡,離不開舉國體制的承載和運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舉國體制,表現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目標,在科學決策與民主程式的基礎上,動員和調配全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實施全國性的統一協調行動。建立對口支援機制是舉國體制的集中體現。三年的實踐證明,對口支援機制保證了救災和重建物資、款項的均衡合理配置,為災後恢復重建創設了高效的機制平臺。對比世界其他國家救災與重建的實踐,舉國體制的救災與重建模式十分有效,這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根本做不到的。

  集中力量辦大事,創造災後恢復重建的奇跡,離不開改革開放帶來的雄厚經濟實力。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經濟迅速發展,為抵禦、抗擊巨大自然災害和突發性事件奠定了堅實的國力基礎。

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優勢

  一個民族要戰勝巨大的災難,光靠物質力量還不夠,還必須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恢復重建過程中,廣大災區群眾和援建人員迸發出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犧牲奉獻精神、艱苦奮鬥精神等強大精神力量,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優勢。

  這種強大精神力量,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形成全體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紐帶。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深入展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日益深入人心,為救災與重建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災後恢復重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困難多、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它不是物質家園的簡單複製,而是要實現作為災難補償的歷史進步,沒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做支撐,是難以實現目標的。在恢復重建中,我們黨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中華民族展現了一股昂揚向上的精神。

  中華民族在災後重建中表現出的凝聚力和奮鬥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當代中國生動而有力的詮釋,也是我們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際踐行。它宣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時代活力,必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作者單位:教育部社科研究中心)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陳佳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