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三週年裏話“奇跡”

時間:2011-04-22 10: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日曆即將翻到2011年5月12日──“5 12”汶川特大地震快三年了。此時此刻,如果你從空中俯瞰蜀中大地,你會看見豐饒的原野、巍峨的廠房、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一片片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錦繡天府充滿生機與活力。此時此刻,如果你走進映秀、北川、漢旺……會看到一張張充滿自信、寫滿幸福的臉龐,會聽到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2011年4月1日《四川日報》)

  記得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目睹故鄉的巨變,撫今追昔,豪情滿懷,寫下了中外著名的光輝詩篇《七律 到韶山》。詩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一句,集中概括了韶山人民和全國人民幾十年的奮鬥史,高度讚揚和生動表述了韶山人民一心跟著共産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革命精神。

  筆者感到,在“5 12”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即將來臨之際,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詩句,來讚嘆和概括四川災區走出地震陰霾、浴火重生的艱難歷程,很貼切。

  有網友重新走過那些曾經令我們心酸流淚的重災區時,發出過這樣的感嘆:“現在,走進四川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也有網友感言説,在我眼裏,災區每一幢新建築,都是一面飄揚的國旗!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感嘆、感言確實集中表達了全國人民的評價和心聲。

  我們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5 12”汶川特大地震帶給中華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磨礪得分外鮮明。“汶川不哭,中國加油”“我們都是汶川人”──地震發生後響徹中華大地的吶喊,在災後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舉國援建行動。18個對口援建省市10萬多名援建人員克服天氣惡劣、水土不服、次生災害頻發等諸多困難,嘔心瀝血,頑強拼搏;冒寒暑,戰洪災,晝夜施工,不誤工期……特別是第一時間奮起自救的災區人在重建家園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青川縣棗樹村農戶墻上的標語,表達了災區人民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崇高精神。

  今天,在大地震的廢墟上,一排排新建的農房安居著萬千災區群眾,一所所漂亮學校傳出朗朗書聲,一幢幢嶄新醫院為廣大農民解除病患,一條條道路通往山裏山外,一個個産業基地蓬勃興起……從這一個個重生的剪影中,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中,我們見證了一場滄桑巨變,一幕人間奇跡!

  而發生在中國四川的這一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和加快發展的奇跡,無疑也讓世界為之矚目。報道稱,聯合國駐華防災管理工作組主席魏英瑛博士透露,在新一輪聯合國對華2011─2015年發展框架中,特別將災害管理的“汶川經驗”寫進框架。對這份人類社會應對巨災的偉大成果,歷史將留下彌足珍貴的典藏記錄──讓歷史告訴未來。

  其實,這個奇跡,是依靠災區人民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所創造的,是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無私援助以及國際社會積極援助的結果,更是黨的堅強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生動體現。災後重建的奇跡,再一次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力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

  正因如此,值此“5 12”汶川特大地震兩週年之際,不妨讓我們一起走進重建後的災區,去分享這片土地的榮光,見證這裡的人民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奇跡,展望這裡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陳佳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