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驗將成為全人類的成果

時間:2011-05-03 10:48   來源:四川線上

  核心觀點

  四川災後重建顯示了人類的創造力!

  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四川遇到的人們:他們用勇氣、精神和力量重建更美好的生活。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近三年來與四川人民一起並肩工作,我們觀察到和記錄下了許多在四川抗震救災和科學重建中的做法和經驗:一是高效的組織應對;二是廣泛的社會參與;三是強大的中央政府的支援以及對口援建;四是將災後重建與扶貧結合在一起;五是在整個重建中融入了減災理念。

  4月的北京,春花爛漫。4月7日,南書畢接受了四川日報記者專訪。

  坐在北京市亮馬河南路的辦公室,南書畢的記憶回到在川的點點滴滴。他説:“在川工作的記憶成為我在中國工作期間的重要回憶。我愛四川,那裏的美食、美景和人們都讓我記憶猶新。”

  1

  四川災後重建速度前所未有

  記者:汶川特大地震災後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將近3年來,您一直非常關心災區,多次來到四川。在您走訪四川的過程中,什麼讓您印象特別深刻?

  南書畢:讓我印象深刻的太多了!四川災後重建顯示了人類的創造力!無論是來自各方面的愛心,各級政府的領導力還是人民的力量和智慧,都令我印象深刻。

  2008年6月,我去四川綿陽考察受災的社區,希望為重建提供幫助。雖然我來自自然災害多發的孟加拉國,但當我到達四川災區時,仍驚訝于災害造成的巨大損傷。此後,我接連去過四川5次,最近的一次是今年1月,去看了北川新城。不到3年時間,一個新的縣城從無到有,一個個家庭搬進設計精美的羌民族風格建築物。這樣重建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我在四川遇到的人們:他們用勇氣、精神和力量重建更美好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還有應對大規模災害的國際合作和民間社會參與的開放性。這是第一次有國際救援隊在中國參加的救災行動。此外,通過聯合國這個平臺,我們向世界呼籲提供技術和物質援助,支援中國的救災和重建。

  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四川經驗記錄在案

  記者:最近地震頻發,僅從亞洲看來,就有日本、緬甸等地發生地震,您認為四川經驗有哪些可以應用於這些地方的救災和重建工作?

  南書畢:同樣的災難並不一定會造成同樣的破壞,關鍵還是看應對能力。每一次災難過後,我們都要從災害中去汲取經驗和教訓。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致力於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記錄在案,並與國際社會共同積累和分享。

  近三年來,UNDP與四川人民一起並肩工作,我們觀察到和記錄下了許多在四川抗震救災和科學重建中的做法和經驗,其中包括:

  一是高效的組織應對。由政府主導的救災和救濟工作非常高效。我們了解到,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就向災區派遣軍事和民事專業救援隊伍17萬人。在震後50天內,就向災區派出近14萬名醫務工作者以拯救生命和防止疫情發生。同時,成千上萬噸的物資被募集和分發到災區,道路、通訊和電力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恢復。

  二是廣泛的社會參與。汶川特大地震中,國內外現金和實物捐贈總值達到近600億元人民幣。百萬餘名志願者趕赴災區協助救援和重建。這些都有力地支援了救災和重建。

  三是強大的中央政府的支援以及對口援建。據我所知北川就是由山東對口援建的。除此之外,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發達省市也加入援助四川的隊伍中。這是一個創新的機制。它為儘快恢復重建提供了巨大的支援。在成功的背後,我們看到了政府堅定的承諾和領導。這種機制也給了我們啟示,也許今後也將運用到國際社會,比如災難發生後,一個國家對口援建受災國的一個受災地。

  四是將災後重建與扶貧結合在一起。汶川地震發生後,UNDP有幸參與了20余個受災貧困地區的早期恢復規劃和重建,之後國務院扶貧辦將此項目擴大到100個貧困村。我們還高興地得知,國務院扶貧辦計劃將減災防災納入國家下一階段的整體扶貧戰略,這將是另一個創舉。

  五是在整個重建中融入了減災理念。很多地方在重建之前,都進行了詳盡的地質風險測評和檢查。我們看到很多農房在重建中運用了新的技術和材料,抗震設防標準比震前提高很多。UNDP項目所支援的廣元市利州區三堆鎮馬口村也被民政部門認定為“國家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成為少數獲得此項榮譽的農村社區之一。

  3

  四川救災減災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記者:您認為,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有哪些特徵?

  南書畢:一大特徵是堅實的群眾基礎。從聯合國的角度來看,積極的社會參與是救災和減災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中國政府是很強大的政府,同時中國的救災和減災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各種社會機構,包括志願者協會、企業和行業協會等都參與救災。他們各自的影響不同,作用也不同。

  首先,社會組織一般由當地人組成,他們對當地情況比較了解,在行動時能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條件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其次,政府的很多項目在具體實施時也要依靠當地社會組織,以便降低風險和形成合力。再次,有了社會組織的參與,災害應對的成本能夠顯著降低,並進行更好的動員。最後,地方和社區的參與有助於整合資源,提高災害風險意識和加強當地救災減災的能力。

  成都的社會組織目前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部分區縣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我們也期待著看到更多的實質性的法規和政策出臺,使救災減災有更廣泛的社會參與。

  4

  聯合國將加大與四川合作力度

  記者:很感謝聯合國在近3年來給予四川人民的幫助,能否透露在未來的幾年中聯合國與四川的合作重點和方向?

  南書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各級政府之間有著30多年富有成效的合作,這一戰略夥伴關係目前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未來5年內,我們將繼續在扶貧、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和治理上展開闔作。同時,進一步加強在災害風險管理領域的知識與能力建設,加大防災減災的公眾教育和宣傳力度,並通過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創新性試點合作,促進將降低災害風險的做法有效地融入更廣泛的發展議程中。

  今年,UNDP也將積極加大與四川的合作力度,包括參與西博會。四川作為西部大省,是我們連接西部的窗口,作為農業大省的四川也正在轉型之中,有很多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比如少數民族聚居區歷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等領域。通過商務部與四川省商務廳,我們已經在諸多發展領域開展了合作項目,其中包括與四川大學和一些社會組織的合作,希望能在下一階段繼續鞏固和發展。

  目前,UNDP在四川有13個項目還在實施,13個項目已經完工。這些項目涵蓋的領域包括建設小康和千年發展目標,女性和性別意識的提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種類。

  在我們過去和現在的合作的基礎上,UNDP將進一步推動與四川的夥伴關係,為四川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人物名片

  南書畢,1954年生,孟加拉國國籍,經濟學博士,精通英語、俄語。從2006年6月至今,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負責駐華代表處日常項目和運營管理,從項目立項到執行到結果評估的管理。

  此前,曾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越南代表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局區域項目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局東南亞和太平洋處及西亞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土庫曼代表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孟加拉代表處任職。

  在華期間,他全程參與了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的各項援助活動。

  採訪手記

  南書畢的四川情

  南書畢,1992年加入聯合國工作,先後在越南、土庫曼、孟加拉國等國工作。中國是他除自己祖國孟加拉國外,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在華工作期間,他來四川9次,與四川有著很深的感情。

  第一次來四川,他就被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震撼。“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南書畢先後5次來到四川,見證和參與了四川人民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過程。廣元市利州區三堆鎮馬口村是聯合國扶貧計劃中的重點村。“我至今還記得孩子們送給我的花,那是我人生中收到的最美的花朵。”那些花採自馬口村的田間地頭。“當時天下著雨,路很泥濘。我完全沒想到這幾個小學生會去採花送給我們。”南書畢牽掛著馬口村的一草一木。

  地震使馬口村近1/3人口返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啟動參與式重建,在國務院扶貧辦支援下,馬口村于2008年6月通過召開全村村民大會,投票選出了村民需求最迫切的項目作為先行啟動項目。“當時我們本打算協助農房重建,不過村裏人提出有幾戶孤寡老人很困難,能不能幫助他們造一所愛心民居。這個提議經大家討論過後,最後被建設部批准。村民們表達自己的意見,發揮自己的力量,是很讓人欣慰的場景。”南書畢説。

  記者要回四川了,南書畢希望記者給四川人民捎去問候:“這次災害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力量,希望大家保持彼此的信任和愛,把這種愛永留心底!” (記者 劉星)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