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 高聰攝
中國網3月11日訊(記者 張艷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今日舉行記者會。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會上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醫聯體”問題時指出,醫聯體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種制度創新,就是通過多種形式的醫聯體,進一步優化服務體系,放大優勢醫療資源效應,使得群眾在家門口也能夠看好病。中國網現場直播
李斌説,眾所週知,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分佈也不均衡。這樣的醫療服務體系格局和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之間不夠適應,不匹配,所以就出現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情況。
如何緩解這種矛盾,促進優質資源下沉、重心下移?李斌表示,首先要通過改革來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制度是中國特色基本醫療制度之首,醫聯體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種制度創新,就是通過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把我們現在相對比較固定的格局縱橫上下聯通起來,形成一個合理的佈局,這樣就可以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的問題,進一步優化服務體系,放大優勢醫療資源效應,使得群眾在家門口也能夠看好病。通過醫聯體建設,使大的醫院能夠舍得放,基層機構能夠接得住,老百姓能夠願意到基層去看病。
在基層的探索實踐中,大體上有這樣幾種形式:第一,城市的醫聯體,有的是緊密型,有的相對鬆散。主要是由三級醫院作為牽頭單位,吸納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參加,形成一個醫聯體。這樣,從內在的機制上,就使得我們這些優質資源能夠及時走訪基層,向基層延伸。
“比如,北京市月壇社區服務中心,它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復興醫院是一個醫聯體,它周邊的老百姓非常信得過,願意到那裏接受服務,甚至有的居民都搬走了,還回來租房子,住在服務中心附近來接受服務。還有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創造了好的形式。”李斌表示。
第二,在縣域的範圍內,現在比較好的一種形式叫做“醫共體”。把醫保的支付方式改革和醫共體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從預防、治療、康復,提供一體化的服務,把縣、鄉、村連起來。有了醫共體,居民在基層就能夠得到比較好的醫療衛生服務,那麼不僅群眾花費少,醫聯體、醫共體也會得到相應的鼓勵和獎勵。
“比如安徽省的天長市,他們一個縣裏組織了兩個醫共體,效果是比較好的。2016年,安徽天長市醫共體內部下轉的患者比上轉的患者要多,也就是説很多群眾都留在了基層看病。大病到縣裏去,小病或者康復就留在基層。”李斌説。
第三,作為專科就搞專科的聯盟。專科聯盟往往是跨區域的,比如説有一些眼科、兒科、婦産科這樣的專科聯盟。像北京兒童醫院就是兒童專科聯盟的一個龍頭單位,他們通過人員培訓、疑難重症的會診,通過對口支援,兒童醫院的一些醫生也可以到聯盟內部的其他醫院去服務。
第四,針對邊遠地區,我們開展遠端醫療,建立遠端醫療協作網。這個形式也是非常好的。2016年,我們安排了地方和軍隊的889家三級醫院,來對口幫扶貧困縣的1149家縣醫院,實現了對口幫扶國家貧困縣的全覆蓋。遠端醫療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舉一個例子,去年8月,某一個省發生礦山火災事故,當時有30多人呼吸道受到損傷,其中有5個人傷勢危重。中日友好醫院在呼吸科方面是很有優勢的,當時通過應急系統提出請中日友好醫院派專家前往支援,中日友好醫院看到這種情況,馬上開通了遠端醫療,通過遠端醫療組織重症專家、呼吸科專家全程指導當地的醫院進行搶救。三天以後,所有的傷員都脫離了危險,而且沒有一例出現嚴重的並發癥。如果用傳統的辦法,我們的專家從北京趕過去,這個時間就相對長一些,就可能貽誤最佳的搶救時機。
“通過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我們主動地、有效地調整醫療資源佈局,這也是完善醫療服務體系、進行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總理政府報告的要求,今年我們所有的三級醫院都要帶頭參與醫聯體的建設,相信我們解決看病就醫問題的辦法會越來越多。”李斌説。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