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6 ~ -3 ℃ 微風/臺北 多雲轉陣雨 20 ~ 16 ℃ 微風
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字號:
黎明虞姬造型俊美欠佳 難敵梅蘭芳傾城之美(圖)

  時間:2007-11-30 09:53    來源:競報     
 
 

黎明虞姬造型俊美欠佳難敵梅蘭芳傾城之美(圖)

黎明,在影片中扮演“面羽則喜,背羽則悲”的虞姬,已有幾分神思。

黎明虞姬造型俊美欠佳難敵梅蘭芳傾城之美(圖)


余少群,片中扮演青年版梅蘭芳,具有漢劇文武小生十幾年功底。

黎明虞姬造型俊美欠佳難敵梅蘭芳傾城之美(圖)


張國榮,在《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經過一個月的鏖戰,前日章子怡《梅蘭芳》中扮演孟小冬的戲份拍攝結束,在其離組當晚,劇組特在片場舉行了簡單的歡送會,老闆著臉的陳凱歌終於露出笑容,對章子怡的演技讚不絕口。與此同時,有媒體曝光了《梅蘭芳》中黎明(聽歌)的扮相,這張照片中的虞姬比梅蘭芳的俊美尚有距離,甚至顯出抬頭紋,也不及張國榮(聽歌)在《霸王別姬》的扮相漂亮。

  梅蘭芳的扮相之所以至今無人能夠超越,背後還有一段愛情故事,梅蘭芳的第一任夫人王明華精明能幹,女扮男裝進入戲館後臺,不僅在生活上照顧丈夫,還以她特有的細膩眼光幫助梅蘭芳改進化粧、設計髮型和改善服裝,親自設計製作戲服,對色彩和畫樣如何協調也拿捏得當,甚至連頭上戴的絹花,王明華都要親自到絹花作坊去定制新型産品。在她的精心幫助下,梅蘭芳的扮相更加俊美得體,表演越發蒸蒸日上,聲名遠播在外。

  王明華在生下一雙兒女後毅然做了絕育手術,為的就是更好地照顧梅蘭芳,不料過後兩個孩子卻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太差而相繼夭折。從此夫妻倆互相安慰著支撐度過了那些悲苦的日子。王明華深知梅蘭芳對梅家香火所負責任,只是嘆息命運的作弄,不但不反對梅蘭芳與福芝芳的婚事,更對福芝芳很是友善,並結拜成姐妹。福芝芳對王明華很尊重,當她生下長子後,還曾把孩子抱去給王明華撫養。最後王明華因肺病久治不愈,病逝于天津。

  斯人逝,梅蘭芳滿載著妻子愛情的傾城之貌卻早已名揚四海,據説梅蘭芳訪美前一個星期,舊金山市長向全市廣播,號召舊金山的婦女,這一個星期內每人都要去做一件新衣服,“梅蘭芳下星期就要到了,他再好看,我們美國女人也不能輸給他”,整個城市為了一個人打扮,曰“傾城”。而這段傾城扮相的動人故事沒有被記錄在影片裏。

  相比之下,黎明既沒有大眼睛厚嘴唇圓臉的先天條件,又沒有愛人的描眉畫目,難以“傾城”,也在情理之內意料之中。

  陳凱歌一心想拍梅蘭芳,並尊其為“空前絕後的人物”。面對影片藝術總監梅葆玖在開機儀式上送來“守舊”大帳的深意,陳導能否在影片裏“固守梨園舊制”,造就當年景,塑出當年人?是很多人觀望注目的。如今僅一個黎明的造型就引發了無數爭議,不知道等影片真正出爐後,眾多戲劇評家又會怎樣評説。

  大家都覺得陳導是想借《梅蘭芳》再還《霸王別姬》的神,但是梅蘭芳不是陳蝶衣,臺上“虞姬”,臺下“霸王”,一代宗師將藝術、家國都納入胸襟;蝶衣是虛構,梅先生是歷史,一個虛一個實,在眾多行家的關切下拍攝梨園泰斗同時又挑戰自己金棕櫚的最高榮譽,陳凱歌很清楚自己將承受導演生涯以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影片自籌備以來他也始終沒有發表過任何言論。其實以《霸王別姬》的高度,《梅蘭芳》只要做到與其齊名就已經非常成功了,如能超越自然是勇氣可嘉、錦上添花。

  競報記者張暄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黎明章子怡《梅蘭芳》首場對戲 順利過關(圖)       《梅蘭芳》黎明媚眼曝光 拒用替身獲讚賞(圖)      
圖片
本網快訊
臺“國安會秘書長”陳唐山“特別費案”上午開庭
被誣指“第三勢力” 王金平:絕不會從國民黨出走
臺媒:馬英九陣營擬定現階段“大選”選舉戰略
臺媒稱臺軍電腦博士將任臺“中科院”院長
臺北“大中至正”牌匾預計8日更換為“自由廣場”
臺前“行政院長”呼籲“立委”參選人承諾不打架
蕭萬長:若當選 將讓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國民黨:民進黨表面和解共生實催生仇恨
熱點新聞
中國軍艦訪日開中日交流新篇章
“立委”選舉並“公投”投票方式之爭
中國住房保障“路線圖”展開
法國總統薩科齊訪華
世界盃預賽中國陷“死亡之組”  
穆沙拉伕蟬聯巴基斯坦總統成定局
中國是世界“第二強國”嗎?
曹興誠呼籲制定“兩岸和平共處法”
奇聞趣事
雙子宮婦女左右子宮先後懷孕
女子買迷你寵物豬 幾月後長成百斤
英國富婆將千萬遺産贈中餐館老闆
藏獒産灰色小崽 概率僅24萬分之一
墨西哥準新郎自製“詐彈”搶銀行
英國推廁所衛星定位系統解決內急
美國男子到銀行存面值百萬美元假鈔(圖)
“人工精子”將取代男性?
兩岸
栽下一棵樹 連接兩岸情
2007年廈金航線“金門遊”人數突破兩萬人次
“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落幕 臺灣記者稱收穫大
馬英九、吳伯雄電賀溫州臺協會成立六週年
兩岸記者共撞和平鐘 為海峽和平人民安樂祈福(圖)
拓寬致富門路 臺資農業企業成三亞經濟增長新亮點
北京聯大臺研院舉行“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研討會
兩岸媒體在三亞南山寺舉行和平發展法會
相關視頻
第十三屆世界客家石壁祖地祭祖大典 三明寧化舉行
泉州木偶加緊排練 力爭亮相北京奧運會
國臺辦:可以考慮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 歡迎臺業者前來溝通
國臺辦:臺郵局使用“入聯”郵戳 侵犯臺胞通信權
首屆“和諧海峽”論壇泉州召開
第三屆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 在三明舉行
兩岸三地基地教育交流會在福州舉行
臺遊覽車翻覆三十四人傷 疑似因天氣不佳及駕駛疏忽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