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字號:
2012年6月8日國新辦就科技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舉行背景吹風會

  時間:2012-06-11 13:49    來源:中國網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最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一系列圍繞可持續發展的發佈會,今天我們會同中國科協,請來了五位專家,從科技的角度給大家講科技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出席今天見面會的有五位專家,他們是: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先生、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先生、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先生、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人居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燕輝先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先生。 

  2012-06-08 09:50:22

  陳文俊: 

  下面我想請各位簡短的對自己研究的領域簡單的做一個自我介紹。

  2012-06-08 09:52:54

  潘家華: 

  謝謝。剛才主持人也介紹了,我叫潘家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的研究員。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可持續發展、能源與氣候政策,還有環境政策與管理。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與媒體朋友們見面,謝謝大家。

  2012-06-08 09:53:41

  周大地: 

  大家好,我叫周大地,是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我搞能源戰略、能源經濟、能源政策研究3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包括節能,包括和能源有關的氣候變化問題,以及有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方面做了很長時間的研究。謝謝大家。

  2012-06-08 10:03:34

  劉燕輝: 

  我叫劉燕輝,剛才也介紹了,我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環境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我的工作單位是中國建築研究院建築設計總院,擔任黨委書記和總設計師、副院長。同時兼任國家住宅中心的總建築師,我從事的工作主要圍繞我們國家的居住建築,特別是住房建設,在這方面長時間的規劃設計,包括規範政策的制定。謝謝大家。

  2012-06-08 10:03:49

  王毅: 

  謝謝主持人。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我叫王毅,來自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我本身從事的領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同時我也是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和首席科學家,主持年度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該報告每年2月份出版發佈,送兩會代表委員參考。謝謝大家。

  2012-06-08 10:05:16

  王凱: 

  大家好,我叫王凱,主要從事城鎮化方面的研究,“十一五”期間我們受科技部的委託,專門從事未來五年、十年中國城鎮化的發展趨勢、背景以及一系列的政策研究。謝謝大家。

  2012-06-08 10:08:12

  陳文俊: 

  謝謝各位。今天不像以往的新聞發佈會有主發佈詞,今天沒有主發佈詞,今天的議題是科技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請大家就這方面的議題和各位專家交流,哪位有問題可以舉手。

  2012-06-08 10:08:39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想問一下各位專家,我們國家在低碳和節能、迴圈經濟方面做了一些很好的規劃和目標,但是現在看起來還是有一些挫折在裏頭,您認為障礙或者瓶頸在哪方面?第二,請問劉燕輝院長,我看您做很多住宅項目和節能,在之前財政部也出臺了一個新的對節能建築的補貼政策,我想請您對政策做一個評價。另外,我們國家現在在建築方面造成的污染或者浪費有多嚴重?謝謝。

  2012-06-08 10:09:14

  潘家華: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做一些回應。中國的節能和低碳,應該説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中間由於科技的推動,使得我們在非常短的時間裏,單位GDP能源消耗、單位GDP灰塵氣的排放,所下降的幅度在世界上絕對是領先的。我們很多低碳技術在世界上也應該是卓有成效,是領先的。舉個例子,現在中國火電的發電效率比日本、比美國高。我們的建築節能,也應該説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儘管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們是在低碳節能的方向上邁出堅實的步伐。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看到節能低碳有很多阻力,因為我們還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階段,如果我們的城市化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話,有1400萬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基礎設施、住房保障和就業,這些都是需要能源消耗的,都是需要碳的。從這個意義講,我們能夠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將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幅和增速控制在比較低的範圍,這就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謝謝。

  2012-06-08 10:10:53

  劉燕輝: 

  非常高興。首先你提到關於老年人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全社會現在共同關心的問題。因為中國進入老齡社會來勢非常迅猛。因為我平時從事的是關於老年人居住的研究,居住問題現在肯定已經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老年人問題牽扯到方方面面,但是我們覺得從居住研究,老年人的“老有所居”是很好的切入點,我們國家已經在這上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而且各地也相應出臺了很多政策,包括民政部門、建設部門、財政部門都給予了非常大的幫助。解決老年人的問題首先要建立一個全民的老年人意識,大家一定要意識到我們國家已經進入到這個社會了,應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這樣便於解決由於老年人社會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

  2012-06-08 10:12:59

  劉燕輝: 

  第二,關於老年人社會的到來,同時也帶來了老年人産業的契機。如果我們把老年人産業的問題解決好,對於推動整個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是非常大的。在這裡我們特別強調,在過去我們對老年社會不是很重視的情況下,一种老年事業的角度變成現在的老年産業的角度來講,會對解決中國老年的問題起很大的作用,對社會的和諧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2012-06-08 10:15:23

  劉燕輝: 

  剛才講到的第二個問題,關於我們國家出臺的節能政策方面的問題。節能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有非常緊密的聯繫,我們國家在建築節能的角度,出臺了很多政策,包括國家層面,同時也有地方層面。對於綠色建築、節能建築、四節能一環保已經提到非常重的角度。最近財政部、建設部也在聯合發文,對於建築達到綠色標準的也給予相應的補貼,我想這些都是非常有力的舉措。技術方面的研究也在非常大力的在做,各地的研究院所也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對於建築材料的革命,整個建築過程、全生命週期的研究也都給予了很大的長進。

  2012-06-08 10:19:01

  新華社記者: 

  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問周大地研究員,眾所週知,我國還處於工業化的中期,經濟高速增長,現在對能源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對能源的需求底線到底是多少?要實現支援中國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能源戰略?第二,請問在座的幾位專家,我國現在非常重視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但也有一種意見,目前主要依靠煤炭發電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只是把污染和排放前移了,另外電動汽車可能還存在在電池的前期製造和後期的處理上容易造成污染,請問幾位專家對此是怎麼看的?

  2012-06-08 10:25:03

  周大地: 

  中國到底需要多少能源,特別是未來需要多少能源,迄今為止,可以説也是一個各界有很多爭論的問題。但是,我想至少有這麼兩條,一是由於中國還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過程中,所以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能源需求仍然會增長。馬上做到能源消費不增長,現在從各方面分析是做不到的。二是如果做得好,也可以用相對比較少的增長來實現中國的經濟發展。在高方案和低方案之間,差距還是蠻大的,這取決於很多因素,特別要加強科技進步,要加強社會各方面的全面努力,來爭取用比較少的能源增長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目標。具體戰略來講,中國的能源戰略不僅僅是供應戰略問題,中國能源戰略第一條就是要節約優先,在能源平衡問題上首先要考慮我們的能源需求本身的增長或者需求本身是不是合理的,我們的能源增長只能去滿足那些合理的需求,這裡面對科技的發展有很高的要求,同時也對今後發展的社會實踐産生的能源需求也要進行很精心的設計。

  2012-06-08 10:37:14

  周大地: 

  第二,在我們的供應方面也要儘量做到可持續。從中國實際情況來講,現在要採取多元化、多樣化,使各種更清潔的能源能夠更快的發展。從中國情況來看,首先要搞煤炭的清潔化率,然後我們還要認真地來推動天然氣、煤電、水電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對今後來講,能源供應方面不但要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以及生産需求的能源服務,同時要把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更多的清潔能源,更清潔的利用能源,這些都作為我們能源發展的重點。

  2012-06-08 10:46:08

  周大地: 

  電動汽車問題,技術上很複雜。但是內經過我們的計算,電動汽車即使用的是煤炭發的電,在目前情況下仍然比現在的內燃機汽車還是節約的,還是省能的。當然,內燃機汽車也在不斷進步,但是你也看到,電動車也在不斷進步,它們倆會競爭。

  2012-06-08 10:47:11

  王毅: 

  我補充一下,關於電動汽車的問題,首先,發展電動汽車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中國石油天然氣供應安全問題,因為我們的供應能力是有限的,油氣對外依存度在不斷提高。第二,我同意記者的觀點,談電動汽車的環境影響必須要有全生命週期來判斷,不僅僅是對車本身,還要考慮用電。第三,我們現在發電端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煤的更清潔化利用,還有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力本身也是在不斷的清潔化。第四,科技確實還是應該繼續進步,剛才您提到電池,其實不僅僅電池,我們在電機、電控都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加強研究。此外,發展電動汽車還需考慮城市基礎設施怎麼能提供更好、更便利的充電設施,這些都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努力。

  2012-06-08 10:48:33

  日本共同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氣候變化,我想問一些專家,中國搞的碳稅排放貿易交易試點,你們覺得關於這個機會有什麼前途?你們覺得什麼時候中國會跟歐洲排放貿易市場相連接?

  2012-06-08 10:51:00

  潘家華: 

  這個問題我來回應。這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策問題,都是用來解決我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手段。從經濟學上講,對碳稅應該是有效的,排放貿易是在碳稅對總量沒有約束的前提下的一個承諾。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非常明確,碳稅和排放貿易兩種手段現在都在做相應的研究。這兩種手段相應的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也正是因為這個時間的需要,所以現在在排放貿易的問題上需要進行相應的探討和試點。你剛才提到歐盟的排放貿易,歐盟的排放貿易也是從本世紀初,經過三五年的時間,也是分階段實施的。中國目前是在試點階段,中國試點能夠摸索一些經驗,這更回到我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對於二氧化硫的排放貿易,當時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採用這樣一种經濟、有效、低成本的手段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表明我們是有一種信念、有一種決心。至於你説的,是不是要與歐盟的排放貿易市場相連接,這不僅涉及到中國,也涉及到歐盟,也涉及到全世界的碳市場一體化的問題,所以這就涉及到更多的問題。就中國來講,從學術界來講,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是非常明確的,就是需要有廣泛的國際合作,以低的成本、高的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以,從方向上來講,你提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對的。

  2012-06-08 10:52:19

  周大地: 

  我做點補充,碳市場的問題,特別是交易所來探索碳排放的交易,説明我們現在從金融界到各個地方政府,都想試探各種新的機制來推動低碳發展。但是從交易所或交易中心的運作上看,需要通過實踐摸索。中國在氣候變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現在是一個強度控制目標下,怎麼去引進碳交易市場的機制,可能我們先在一些城市或者是在一些省做一些試點。有可能我們逐漸試行在某些行業,針對某些大的排放企業或者某些具體的地區,先行進行這種總量控制的試點。然後再來看哪些比較符合市場機制的方法更加起效,這是要經過時間去探索。凡是國際上取得過實際成績的,甚至是從理論上來講有比較好的前景的,中國都願意試一試,這是我們在氣候變化方面積極採取措施的一種探索。謝謝。

  2012-06-08 10:55:04

  王毅: 

  我補充兩句,現在我們回頭看《京都議定書》,裏面提了三個機制,其中排放貿易機制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只允許在發達國家間進行。假如説要在南北國家之間,在更廣的範圍開展排放貿易,就會出現所謂“碳洩露”,涉及到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問題。這樣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國際機制,這個機制怎麼做,我們可能在未來三年要談判一個新的國際機制,怎麼樣在全球開展公平的碳貿易。排放貿易對中國來講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們沒有經驗,我想歐洲做了這麼多年,應該有很好的經驗,希望介紹到中國來,同中國更好地合作。

  2012-06-08 10:56:55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們知道現在中國在大力推動城市化進程,請專家介紹一下在城市規劃方面具體用哪些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012-06-08 10:58:27

  王凱: 

  過去30年中國經歷了波瀾壯闊城鎮化過程,我們從1978年的中國城鎮化水準不到18%,到去年國家統計局頒布的過了50%,我們13億人現在又一撥人。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按照最近的一些分析,到2020年,中國的城鎮化水準大概會達到60%,到2030年,中國的城鎮化水準大約達到70%,也就是説我們從過去農業人口占多數逐步向城市人口占多數轉化。2030年70%是什麼概念?到那時中國差不多是15億人,我們將有10億人在城市,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在這麼大的變化過程中,怎麼樣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很重要。從我們城鄉規劃的發展研究角度來講,有以下幾點:一是要從城市建設的標準上有所控制和引導。比方説對土地資源、水資源、建築能耗等方面要採取比較嚴格的集約利用標準。舉一個例子,比如説土地利用標準。近年來大家對城市規模的擴張,所謂的“攤大餅”有一些看法。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我們有很嚴格的技術標準。今年特別頒布了一個新的城市建設用地標準,就是每一個人,不管是農民還是現有的城市居民在城市裏的佔地大概的標準幅度是65-115平方米/人之間,其中包含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也包括我們所需要的綠化、公園等方方面面的用地。二是在佈局上,應該走一個更加緊湊的道路,包括我們每平方公里的建築密度,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要適度。中國總的來説還是人口多,可利用的資源有限。三是在一些具體的技術手段上,包括我們嚴格每人平均用水的標準、在水的迴圈使用上多用中水,在設施的完善上控制跑冒滴漏等措施。還有微觀層面,就是建築,包括我們在水的利用上,嚴格用水的標準,在水的迴圈使用上,在水的跑冒滴漏的一些技術措施的控制上採取一些措施。還有微觀層面,就是建築,包括綠色建築的設計、綠色建築的建造。按照建設部的要求,到2020年要完成對現在大部分建築進行改造,我想這是主要的幾個方面,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實實在在的走一條健康可持續城市化的發展道路。謝謝。

  2012-06-08 10:59:12

  德國世界報記者: 

  我問一個關於城市化的問題,城市化現在的收入很快,提高1.7%的增速,我們看材料,從城市總體來説,城市化速率比原來想像的更快,好像不是1.7,你能不能談談這樣快的的原因是什麼,對能源消費和低碳有什麼影響?第二個問題,現在中國經濟好象有很大的壓力來提高GDP速度,你們擔心不擔心這樣環保部門還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2012-06-08 11:13:22

  潘家華: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在快車道上,實際的城市化速率是超出了我們五年規劃的預期性指標。我們“十二五”的規劃指標是將中國的城市化率提高到2015年的51.5%,但實際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在2011年年底,我們的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了51.3%,接近於2015年的水準。快速城市化顯然是需要比較高的能源消費的需求,隨之帶來相應的環境壓力。因為城市化需要有相應的城市基礎設施,所以能源消費的增長是必然的。這個必然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如果這些城市基礎設施一旦到位,新存量就不再需要,比如現在的歐洲、日本就沒有必要再進行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了,所以這只是時間上早和晚的問題。如果我們快速城市化,能夠在短的時間裏能夠高效率地完成城市化的話,我們名義需求的增量峰值很快出現,就有可能減少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農村居住分散,能源消耗更高;如果人口相應集中到城市裏,實際上還有一個節能和推動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化長遠來看還應該有節能的效果。對我們現在快速城市化,節能、環保這兩個指標應該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是作為一種剛性的約束指標,應得到非常嚴格的貫徹執行。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現在儘管這麼快速的城市化,能源消耗的增速是遠低於這種城市化速率的,也遠低於經濟增長速率的。關於你説現在經濟較穩增長,由於中國這樣快速的城市化、工業化階段,我們經濟發展的水準還相對比較低。人們的預期是需要有一個適度的比較高的經濟增長的水準來推動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保障我們能夠鞏固脫貧的成果、完成脫貧的攻堅任務,能夠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從這個意義上講,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必要的,這並不意味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於環境的評估和監測,應該説現在都是非常到位的。現在環境保護部門也是非常強勢的部門,也是因為社會的認同,使得我們現在環境保護相對於以前來講,應該是更加順暢了。

  2012-06-08 11:19:30

  潘家華: 

  有可能看到現在有些項目,比如水電項目現在批復了一些,水電項目很有可能對於局部的生態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是我們要看到,水電項目所産生的清潔能源,對於化石能源的替代,對於生物質能的替代,可以保護生態環境。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對於所有的項目在針對環境進行評估以後,要把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使它對我們的經濟的促進效應發揮到最大。

  2012-06-08 11:19:31

  周大地: 

  我補充一點。對應對目前出現的一些經濟增速減緩,以及國際金融危機或者是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一些負面影響來看,我認為我們確實要注意,不能再去繼續鼓勵過高的投資,來拉動過高的增長速度,我們現在還是叫“穩增長”,並不是要“保增長”。“穩增長”對中國來講有個7%的增長速度是比較合理的。同時,即使要“穩”也不是要做沒有經濟效益的事,而是要在調整産業結構,把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社會發展以及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新産業的加速來作為我們今後投資的重點,而不是再去擴大已經出現産能過剩行業的投資。我想提出這個問題對於中國來講還是有實際意義的。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在每個地方的投資裏是不是每一項投資都這麼科學,確實對各級的決策者還是有很高的要求,我們儘量做得更好一些。我從專家的角度來看,我們也還是擔憂,也還是建議政府要在投資的問題上,既要穩定增長的速度,也要防止盲目的投資。

  2012-06-08 11:20:56

  上海東方衛視記者: 

  謝謝發言人,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請問王凱先生,現在城市化進程非常快,大家普遍反應有一個現象,感覺到新的城市都千篇一律,反而少了一些各個地方的差異和味道,您覺得在未來城市化做城市規劃的時候,怎麼樣體現標準和科學的精神。另外,在人文和地域差異方面又有一些讓人感覺到各地不一樣的味道。另外一個問題是提給周大地老師的,前幾天大家都在關注今天是一個油價的調價窗口,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動跡,目前的狀況是什麼樣子?為什麼沒有像大家期望一樣進行調整。還有去年發改委一位官員曾經説到,油價形成機制的調整問題,本來方案在去年年底就要出,但是現在也沒有動跡,能不能透露一下在方案調整過程中目前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是什麼?謝謝。

  2012-06-08 11:21:08

  王凱: 

  我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比較尖銳,千篇一律的問題。從技術角度來説當然會説到很多問題。但是我們還是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是我們現在的城市,我們所看到的現代建築是依託現代的建造技術和現代的建築材料為基礎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城市的面貌相近實際是一個必然現象。。但是你説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我們到不同城市看到的景觀沒有什麼特色,我們看到鄉村和城市類似,我們看到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類似是存在的。這個問題的産生,我們學界也在進行廣泛的研究。從我個人的角度,有幾方面的工作是可以進一步做的。一是城市的風貌塑造首先是尊重自然。如海南島的建築和哈爾濱的建築和西北的建築,地理環境不一樣因而建築風貌應有差異。如海南的建築更多的講自然通風,明快的熱帶建築色彩,和北方地區的建築是不一樣的。二是善待歷史,任何一個城市的文化,任何一個城市的風貌形成和它的歷史積澱分不開。北京作為一個皇城,八百年的建都史,和近現代發展起來的上海就不一樣。所以一個城市風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要從它的歷史中尋找相應的文化積澱所反映出來的符號和它的特色。比如説我們到上海看到的是近代以來的建築風貌,天津也是這樣近代風貌城市特色;大家到西安看到的就是唐風,延續了一些唐代的建築設計包括建築風格;大家去蘇州,可以看到江南的一些建築設計。我們規劃師、建築師都在積極做這些探索。三是抓好節點規劃,我們對北京的印象最深的是天安門廣場、頤和園、故宮,我們對上海的印象就是黃浦江、外灘;就是説到巴黎,印象最突出的也就是埃菲爾鐵塔。所以抓好城市節點地區的標誌性建築、廣場,甚至於一些有特色的街道是形成特色的重要方面。

  2012-06-08 11:24:49

  周大地: 

  成品油問題是比較敏感的問題,有很多人,特別是開車的成品油消費者希望成品油價格下降的心情都可以理解。很多人都 在客觀的計算,是不是到了9月22日工作日,或者是夠不夠4%調整,但是目前的成品油管理和調整的程式,我個人認為是相對比較複雜的,但是也不是一個機械的,就是22個工作日,到點馬上就按電紐,不是這樣的機制,它是一個管制性價格,經過報批審核決策的機制,所以它不會是你給算到幾點幾分就非得調一下。特別是價格下降的時候大家盼望快一點,在價格上升的時候就盼望慢一點,但是對於下降的報道非常多,上升的時候或者沒有調的時候大家就沒有吭氣,我認為還是要搞一個平衡。成品油價格今後調價的機制是不是能夠進一步改革,使它更靈活一點、更快一點,我覺得還是一個方向,更能反映市場的供需情況,反映成本變化的情況。但是在中國的成品油管理方面應該強調一點,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希望價格更低一點,這是消費者的必然心理。但是從價格管理和價格本身的構成上來看,中國還是不能走一個低成品油價格政策這條路,國際上成品油價格,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大多數是在能源資源性價格方面要增加一些資源的稅收、環境的稅收,包括碳稅、消費稅,我們現在的消費稅在世界消費稅裏是中低檔,我們比歐洲大多數國家、比亞洲很多國家消費稅都低。當然,美國是一個長期實行成品油消費低稅的狀態,但是美國每人平均成品油消費比歐洲、日本高一倍以上,所以中國很難走美國這種刺激成品油消費的政策道路。我想對成品油價格問題,既理解消費者的心情,但是我們也要客觀的看,中國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不可能採取鼓勵消費低價成品油的政策。謝謝。

  2012-06-08 11:24:50

  中央電視臺記者: 

  我想問一個關於能源方面的,我們知道現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發展對社會解決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請問生物質能和跟它相關的發電質能的發展在我們未來幾年將會有什麼舉措?

  2012-06-08 11:28:41

  周大地: 

  生物質能最大的基礎,一個是土地,還有相應的自然條件,比如降水、溫度等各方面,所以世界各國生物質能發展的情況是有很大區別的,一些自然資源條件好、土地豐富、可耕地多、降水、日照條件很好的國家,它的生物質能每人平均資源量就很多,所以生物質能成為他們發展可再生能源的一個重要品種,像美國、巴西等一些國家。中國在生物質能發展方面也做了重大努力,但是中國生物質能受到了中國可耕地重大的限制,我們現在保糧食18億畝地已經非常困難,用不到7%的耕地來養活20%的人口,在這方面做出重大的努力也很艱苦。在這種前提下要大面積的搞莊稼或者種甘蔗這樣的搞生物質能,在中國還是受到一些實際的約束。但是我們還是在生物質應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秸稈的應用,現在國內已經有幾百萬千瓦的秸稈燃燒的發電設備,但是在運作過程中,發現沒有得到足夠的生物質保障,農作物的變化等各種變化,這些電廠運作起來還是很有挑戰的。所以中國生物質能今後也會做一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一方面把現有的這些生物質能充分利用好,同時解決一些相應的社會工程方面的障礙,比如你真要向農民買秸稈的時候,秸稈就變得比較困難。同時,我們還要在生物質技能方面做很大的投入,比如搞下一代的生物質發電技術、生物質利用技術,硅藻、纖維素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但真正變成大規模的利用,我認為還是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艱苦努力。

  2012-06-08 11:28:43

  潘家華: 

  我補充一下,生物質能是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相對於風能、太陽能有它的優勢,風能、太陽能具備的是一種個體的性能,生物質能是可以儲存起來的,可以週而复始的使用。一百年以前,中國居民消費的基本上是生物質能。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講,在化石能源消耗殆盡以後,100年以後我們必須要走向可再生能源的話,生物質能是必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的生物質能,像剛才周所長所説的,現在生物柴油的發展靠種植業顯然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在科技發展中如果將植物纖維轉換成為生物的話,現在技術都在研發中,我們要看到未來的前景。除此以外,發電剛才也説了,現在還有比較重要的非常簡單的技術就是生物沼氣,我們每年至少有3億噸左右標煤的農作物的廢棄物,還有林産品的廢棄物,將這個作為一種新炭和煤一樣燃燒,其煤煙的煤度相對適度,搬運也相對簡單,這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生物質能的開發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謝謝。

  2012-06-08 11:28:50

  人民日報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幾位專家,中國從“十一五”開始把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的目標,但是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十一五”末的拉閘限電,目前能耗的指標和氮氧化物的指標完成得不太理想,想請教幾位專家對中國完成好“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約束性目標有些什麼樣的建議?另外,在利用科技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方面有哪些領域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需要我們特別加強的?謝謝。

  2012-06-08 11:30:21

  潘家華: 

  因為能源和氣候政策我關注的比較多一些。你剛才説“十一五”期間我們環境保護的這些指標都超了,但是節能指標沒有達到20%的目標要求,是19.06%或19.1%,低於20%,如果説是20%左右的話是可以的。我們要明確一點,比如我們節能跟環保是不同性質的目標,環保只要有投入,目標就可以實現,比如脫硫,只要上脫硫設施,只要它運作,肯定二氧化硫的減排必然能夠實現。但是正是由於上了脫硫設備,正是由於脫硫設備的運作,它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我們污水處理也是屬於這樣,我們上污水處理設施,只要上污水處理設施,COD即化學需氧量絕對可以降下來,但是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作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來維護運作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節能相對來講比環保任務更為艱巨。客觀地講,在“十一五”期間我們能夠取得19.1的單位GDP能源消耗的下降,這應該説是一個歷史上未有的了不起的成就。至於你説拉閘限電這些做法,這是屬於我們在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因為我們如果在政策上允許適當的,就跟我們開始討論的一些交易,節能如果完不成,從其他地方買一點,還有我們允許,你在“十一五”沒有完成,“十二五”超額完成,有了時間上的允許和貫通,我們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政策的剛性和靈活性和目標之間還要有一些協同。所以在政策層面要避免這些情況的話,我們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能源的效率,在“十一五”期間我們把能關的小火電、小水力,這些基本上都關掉了,“十二五”怎麼辦?這就要求我們在産業結構上面要有比較大的調整。因為産業結構要從偏重化工的産業結構向服務業發展,不光是産業結構,還有産品結構,如果我們把低端産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那麼這個産品的附加值提高以後,相對來講,單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的幅度遠比我們擴大生産規模效果好得多。這是在政策層面做的調整。

  2012-06-08 11:30:22

  潘家華: 

  第三,我們現在在能源效率方面,還有相當大的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工信部有關文件明確了我們“十一五”是千家企業,“十二五”期間是萬家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管理、設備方方面面還有非常大的節能空間。 

  第四,消費者,剛才説到汽油,在北京豪華的汽車比倫敦、比巴黎多,如果我們消費者能夠有一種低碳、綠色、環保的理念,將這個理念付諸於實踐的話,那麼我們在節能環保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可能更大。不光是消費者本身,而且消費者的行為會反饋到生産供應商,如果消費者選擇這樣一些節能、低碳、高效的産品,那麼一些粗放、高能耗、低效率的産品就沒有市場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倒是真的建議或者企盼,我們所有消費者擔當起我們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職責,使得我們全社會形成這樣一個氛圍,如果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話,我們這個目標應該是可以實現的,而且會實現得更好。

  2012-06-08 11:30:24

  王毅: 

  科技的問題我補充兩點,關於節能方面,第一,我們作為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需要制定我們的科技路線圖,對此,中國科學院制定了十八個領域的科技路線圖,我們不僅要知道今天,而要知道未來的路線怎麼走。第二,把不同的技術結合起來,比如節能技術、環保技術怎麼和智慧技術結合起來。比如大家手裏都有手機,我們如何把節能環保的資訊跟手機使用結合在一起,在生産過程中也可以把智慧技術同相關技術結合起來,這可能有助於我們提高節能環保的效率。在減排方面也是這樣,我們現在講要協同控制,比如我們現在要控制二氧化硫,要脫硝,這可能會增加碳排放,因此需要我們進行污染物的協同控制,以減少消耗、提高效率。另外,我們還需要加強監管,説得很容易,做起來難,包括加強統計、監測等基礎性工作。還有,我們説科學研究很重要,但是光有研究還是不夠的,還是必須要跟政策、跟監管結合起來,路子不是我們研究出來的,也不是我們説出來的,而是靠我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2012-06-08 11:30:35

  劉燕輝: 

  關於能耗的問題,我想從建築和建房的角度回答一下。“十二五”期間肯定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因為建築領域是一個效能的大戶,包括建造、使用和拆除全生命都跟能源有關係。我們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對即有建築的改造和新建建築的建設都有能源指標,包括建築一體化的實施,科技在裏面都有很大的含量,如何保證建築界的節能應該是很好的工作。

  2012-06-08 11:30:45

  中國財經報記者: 

  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請問潘家華老師,我們每天不管是開車還是坐地鐵都是南來北往的,在北京感受得特別強烈,我們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時間都浪費在路上,是不是我們的城市規劃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第二個問題請問王毅老師,最近財政部和中宣部也公佈了綠色建築的意見,您認為在財政方面、政策方面,以及我們以後在推進節能減排方面,在推動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還有什麼更好的措施和辦法,能夠讓我們的政府和市場,以及社會資金髮揮更好的作用?謝謝。

  2012-06-08 11:30:55

  潘家華: 

  北京現在交通和時間成本上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一點是我們不希望去爭取的。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要找原因,二要尋求解決辦法。原因跟解決辦法應該是連在一起的,第一,規劃。城市規劃,我們在理念和實踐上都是按照功能分區,按照園區來建設,比如工業園區,園區是不準有相應的商業服務和居住設施的,這樣一種理念就得改。我們的住宅小區,裏面沒有相應的就業設施,也沒有相應的服務,學校、醫院等等都沒有。這就意味著我們在規劃中必須要做相應的調整,已經這樣了,怎麼辦?我們還是有辦法的,比如説中國的高校,它的特點就是圍墻圍起來的,一個高校動輒1萬平方公里或2萬平方公里,絕對是沒有效率的,絕對是不方便的。在歐美這些高校是沒有圍墻的,我們也可以把圍墻去掉。在我們居住的地方需要建設相應的就業、服務配套設施,這些是可以來彌補的。 

  第二,體制上的一些問題。因為中國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社會文化管理體制,相對來説資源是比較集中或者比較壟斷。在中國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文化體驗設施,北京、上海,在一個省裏或者在省會裏,如果把這些資源相對分散一些,把北京最好的學校圈到離北京300公里以外,國外也有知名的高校,並不一定要集中在首都,首都的功能是政治文化中心,並不一定要成為教育中心。所以我們在體制管理上面也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比如北京的東單地區,不到一個平方公里的地區有三家全國最好的醫院,那是當時在城市規模比較小、交通不是特別方便的情況下形成這樣的格局是很自然的。現在我們的城市擴張了,我們現在的技術發展了,需求增加了,相應的我們就必須要加以改變,把這種相對集中的壟斷的格局加以調整、加以破解,就不會形成現在的格局。 

  第三,基礎設施的建設。強調公共交通,強調便捷。我們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坐公共交通,就是因為公共交通的擁擠和交通環境不是特別好,這就需要我們在進一步規劃、建設、運作、管理上提高交通的服務水準和能力,使得我們坐公共交通也是一種享受這樣就可以減少我們現在地面上轎車的擁擠。我認為我們還是有辦法的,事在人為。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原因,那麼離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就不遠了。謝謝。

  2012-06-08 11:31:55

  王毅: 

  謝謝你的問題,關於城市化問題我補充兩句。這實際上涉及三個層面。儘管不同規模的城市的發展道路可能不一樣,但總的來講,城市要發展成什麼模式,怎麼去佈局,整個發展方向是什麼,應該明確,不能蔓延式發展。像北京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起,將來肯定要擁堵,毫無疑問。以交通為主的發展佈局同以多功能區為主的佈局結果肯定不一樣,如果説工廠都是環保的,都是環境友好的,為何非得分成不同的區,把工廠和住宅分開。社區規劃也是如此,如果可以把所有個人和家庭的服務都安排在通過步行就能解決,肯定對減少汽車出行。第二,整個城市交通是多種交通工具一起來運作的,所以這就涉及不同交通工具怎麼樣配置,特別是大城市,需要把公交優先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手段。第三才是車本身的問題,包括電動汽車發展,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關於綠色建築,我本身不是專家,可能我旁邊的兩位專家更熟悉,可以請他們來回答。我想説明一點,在發展綠色建築的過程中,僅靠財稅政策是不行的。簡單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所有的開發商都是希望花最少的錢,用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環保材料,而用戶也都希望住宅便宜一點,他們是不是願意為節能環保綠色建築付更多的費,這是最重要的。這説明,僅靠良好意願是不行的,政府不能把節能責任全推給開發商,很多節能減排的工作政府應該主動承擔起來,當然並不是政府一定自己來做,他可以以其他一些運作方式,比如委託經營的方式,讓一些仲介機構來做。只有在行政手段的基礎上配合相關的財稅政策,才有可能在這個領域取得更大的進步。謝謝。

  2012-06-08 11:31:58

  王凱: 

  我補充兩句,現在一説到北京的問題就是大城市不好,一説到大城市不好,就是規劃不好。我覺得有些認識上要糾正一下。首先,大城市的出現是必然的,它是工業革命以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自然産生的。在城市裏無論是土地,還是産業,還是商業建設,效益都是最高的,所以大城市的發展有必然性。第二,大城市的發展是可以控制的,同樣是大城市,日本的東京跟美國的洛杉磯就有很大的差異。我記得有一年晚上12點在洛杉磯高速公路上還有大量汽車穿梭不停。我就問美國人,這些車都去哪,他説任何人去任何方向。所以一種完全放任的郊區化城市發展方式就是不恰當的,從能源消耗上是巨大的。有一個統計數據,同樣的每人平均GDP水準,日本的能耗是美國的一半。説到北京,應該是介於東京和洛杉磯之間吧。但是現在北京市政府也在公共交通方面做很大的工作,北京軌道交通的建設量現在已經到了400公里,下一目標是1000公里。此外還有1000公里的郊區軌道線。總的來説,城市的大和小,對他的判斷,對他的利弊認識要從多方面看,從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能耗方方面面看。如果做一般性的比照,實際上城市比照鄉村來講是更加集約的。包括大中小城市之間的比較來看,資源集約利用也是比中小城市好的。

  2012-06-08 11:32:08

  劉燕輝: 

  關於你提到綠色建築財政補貼的問題,我了解的可能不是很準確,如果達到綠色三星標準的話,居住建築每平方米的補貼是45塊錢,公共建築80塊錢,還有達到200萬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有5000萬的補貼。就這個數字來講,對於真正建設方面來講,佔的比例應該不是很大,但是表明瞭一個國家的政策導向。我知道這個文件發出來以後,在全國的建築行業,包括房地産商有很大的影響,大家認為我們國家出臺這個政策是一種導向,而且所有的建設方是以建設綠色建築為榮,這樣一個對社會的責任來考慮的。所以這樣的政策導向必然對我們國家的綠色建築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2012-06-08 11:32:28

  陳文俊: 

  今天幾位專家和媒體的見面會就到這裡,謝謝各位的參與。

  2012-06-08 11:32:34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2012年6月5日國新辦就環境品質狀況等方面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2012年6月4日國新辦就中國林業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進展等情況舉行發佈會      
圖片
王毅:深化兩岸關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
范麗青:秉持積極開放態度促進兩岸媒體交流交往
海旅會:相信赴臺個人遊市場價格會趨於合理水準
王國生:鄂臺經濟文化等方面合作進入快車道
倪岳峰:國家工商支援平潭政策含金量高
央行時隔三年半首次降息
900萬學子迎“史上最嚴”高考
2012年上海合作組織北京峰會
尼日利亞客機墜毀近200人遇難
敘利亞發生暴力屠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