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峽兩岸青年大學生暑期農村社區服務研習營”活動在四川新津縣翔生農場舉行。(圖片來源:新津臺創園)
台灣網9月7日訊 (記者 劉暢)“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裏,我從未忘記你;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今年的暑期如往年一樣悄然而至,但對於臺灣女孩蔡易芯來説卻顯得尤為難忘。8月15日,海峽兩岸青年大學生暑期農村社區服務研習營在成都新津正式開營,蔡易芯和她的臺灣小夥伴們,與大陸青年一起,深入農村社區,進行了為期15天的考察調研,共同度過一段難忘的暑期實踐生活。
從課堂到社區 臺青點讚體驗式交流
“您好,請問您家裏有種韭菜嗎?”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研究生蔡易芯敲開了興義鎮一戶農家的大門,調查農戶農作物種植情況。蔡易芯來之前做足了準備,她了解到興義鎮有很多人家種韭菜,但遺憾的是,該農戶家並沒有種植,蔡易芯稍稍有些失落,但當看到農戶家種了很多葫蘆,她還是舉起相機留下了一份紀念。
伴隨著夏日的微風,18名兩岸青年穿梭于田間地頭,林盤村舍,了解當地農業生産發展情況。他們滿懷熱忱深入到當地農村和社區居民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産生活訴求;針對在服務研習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和對未來農村社區發展方向。他們積極認真思考,開展經驗分享、思維碰撞、分組討論和科學研判的活動後,共同制定出適合當地農村社區改善現狀和大力發展的科學方案。
“我們這次主要想了解新津的農村及其資源情況,並制定相應的發展方案,用於學術交流。”蔡易芯發現新津土地規劃做的非常好,但與臺灣有些不同。她説,臺灣前幾年在修建農村集中居住地,但近幾年出於對傳統文化的保留,主要對老舊房屋進行保護。“就算是殘垣斷壁或者一塊石頭,只要有故事有意義的,也會圈起來進行保護。”
“這次能實際下鄉去看看大陸農村,參與當地農村改造,藉由和當地人聊天互動,協助他們發展進步,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臺灣虎尾科技大學杜文邦感觸頗深。同樣來自臺灣虎尾科技大學余升孟與杜文邦有相同的感受,他説,來到大陸後發現兩岸村子的情況大同小異,尤其是年輕人口外流,留守兒童老人增多現象比較突出。
從陌生到默契 兩岸青年交流情誼濃
15天時間中,兩岸大學生從最初見面的官方客套到熟識之後的彼此玩笑,從開始時天馬行空的方案交流到最後專業成熟的成果彙報,讓蔡易芯深深的感受到兩岸青年在專業、情感上加強交流的必要性。“其實,研習營的收穫不在於成果的展現,更重要的是與大陸青年每一天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見識。”
“在這裡,我親身用眼看,用手摸,用交談獲取最真實的意見,親身實踐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臺灣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所黃品锜説自己遇到的人帶給她如家人般的溫暖,“這裡的人都把我們當成遠方來的小孩,對我們十分關心。”兩岸青年從陌生到默契,神奇的時光留給黃品锜一份難得的體驗,“感謝活動中幫助我們的人,讓我們能更加貼近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余升孟説和大陸青年在一起不只是朋友更像一家人,大家困惑時一起想辦法、做報告時一起交換意見,“原本我會擔心目前微妙的兩岸關係會影響大家的學習交流,但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大家彼此拋開政治真心面對面交流,待人如待己,每個人的想法透過此次學習應盡情發揮、碰撞,期待未來能多舉辦類似的活動。”
“短暫的相處時光讓使我們的感情非凡的深厚,網路的發達也讓我們不失聯繫,期待未來的相遇!成都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風景!”蔡易芯説她還想再來一次,但更希望沒來過大陸的臺灣學生來到這裡走走看看。(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