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大陸軍機頻繞臺是大國吵架出出氣?綠營要“告洋狀”

2017年08月16日 09:30:1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又來了,解放軍軍機罕見地一連三天繞臺演訓,引發島內媒體的不同解讀,綠營甚至試圖就此召開國際記者會“告洋狀”。

  臺灣“國防部”證實,14日上午解放軍兩架運—8進行遠海遠航訓練,飛出巴士海峽後,一架飛機循原路飛回駐地,另一架則北上穿越宮古海峽飛回駐地,逆時針繞臺一週。聯合新聞網15日稱,“這是共軍一週內第四度繞臺飛行,更創下連續三天繞臺紀錄”。臺灣“國防部”軍事發言人陳中吉15日還證實,之前解放軍軍機以北緯27度向西飛行,確實有切入臺“防空識別區”的狀況,不過“頻次不多”,而且臺方絕對保持“全程監控、高度警戒,進行相關應對,各部隊都帶著敵情練兵”。聯合新聞網説,臺灣公佈的“防空識別區”最北在北緯29度,解放軍軍機的路線可以節省航程。不過以往這種“抄近路”的情況,都發生在東沙群島附近的臺“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切過東北角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綠營趁機大做文章。“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建議”“國安會”與“國防部”備妥數據,共同召開國際記者會,學界也可召開國際研討會,將事件國際化。他還稱,大陸不僅“以大欺小”威壓臺空防,也對周邊如日本和菲律賓形成共同挑戰,“我方無法像中國一樣繞飛中國領空,唯有和周邊國家聯合,才能解決此問題”。親綠的《自由時報》15日稱,從9日到14日,大陸軍機8月已四度繞臺,加上7月,已八度繞臺,顯然非單純的訓練目的,“除了持續以繞臺演訓對臺施加壓力之外,也有測試美日等國反應的意味”。

  “中央社”15日稱,之前大陸國防部曾回應説,“有關方面不必大驚小怪、過度解讀,習慣就好”;而在二戰結束72週年紀念日前夕,大陸連續這麼做值得關注。《聯合報》認為,解放軍軍機一週內前進西太平洋並繞飛臺灣四次,主因是回應美國在亞太地區對大陸的戰略包圍,一是中印在洞朗邊界的對峙,二是在南海的“自由航行”,三是在朝鮮問題擺姿態,“簡言之,繞飛臺灣是大國吵架,項莊舞劍,出出氣”。《中國時報》稱,“共機繞臺”不排除成為常態,可能每月都會來,因為大陸要在東海與南海有影響力,機艦就必須經常出海,既然劃了防空識別區,就必須得走出“第一島鏈”,“對美國施壓,給點顏色”。文章解讀認為,解放軍的主要目標仍是美、日,對臺雖有政治壓力,但觀察其演訓過程的實際軍事動作,和過去相比仍算節制,“但如果共機開始逼近海峽中線,甚至穿過海峽中線飛,那就是衝著臺灣來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