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尹寶虎: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法律法學界大有作為

2017年07月29日 10:18:5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尹寶虎。(台灣網 何建峰 攝)

  台灣網7月28日蘭州訊 (記者 何建峰)7月28日,由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主辦、甘肅省法學會承辦、蘭州大學協辦、兩岸法學組織和法律機構給予積極支援和響應的第六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論壇以“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與法治保障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兩岸法學界、法律界專家學者210余人與會。

  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主任、海峽兩岸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尹寶虎接受了台灣網記者專訪。他認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理念和兩岸共建命運共同體戰略思想。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一方面要維護好兩岸中國人共有的歷史記憶,繼承五千年優秀燦爛的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另一方面要正視包容兩岸制度性差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離不開法治保障和法律支援,兩岸法律和法學界能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大有作為。

  尹寶虎表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理念。

  民進黨重新執政後,臺灣當局不斷推行“去中國化”動作,造成了兩岸民意一定程度對立。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兩岸關係能否繼續和平發展?很多人對此表示深深的憂慮甚至疑慮。

  尹寶虎認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黨中央明確提出和大力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非常鮮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能允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得而復失,不能允許兩岸對立上升為對抗,甚至不斷惡性迴圈,導致最後兩岸人民都不願看到的結果。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既體現了大陸對兩岸關係總的發展方向的把握,和對解決兩岸根本分歧的戰略自信、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也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理念。就是,我們始終視臺灣同胞為我們的骨肉天親。在臺灣政局出現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們始終對臺灣同胞不離不棄,始終把極端“臺獨”勢力和廣大臺灣同胞區別開來。

  尹寶虎表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體現了兩岸共建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思想。

  2008年以來,兩岸形勢出現重大轉機,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發展。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有不少臺灣人士提出,兩岸和平發展紅利並沒有惠及廣大臺灣同胞,他們對和平紅利的普惠提出了更高要求。還有不少在大陸生活的臺灣同胞要求,他們應享有與大陸居民同等的待遇。

  尹寶虎認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很好回應了臺灣同胞的這些要求。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一些措施,非常具體實在,特別注重臺灣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他舉例説,其中包括放寬臺灣學生就讀大陸高校的條件,在大陸就業臺灣居民將享有住房公積金繳存和使用權利,在大陸居住、就業和就學的臺灣居民可在大陸參加社會保險,財政部、教育部將為在大陸高校就讀臺灣學生增設具有較高榮譽性質的獎學金項目,國家旅遊局要求旅遊住宿企業為臺灣同胞提供更加便利的旅遊住宿服務,銀行業將改進臺胞小額信用卡服務,擴大大陸事業單位錄用臺灣青年人的地域範圍,設立創業基地、創業示範店、創業孵化器以助力臺灣青年實現創業夢想,促進臺企轉型升級特別是為在大陸的臺灣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等等。

  不過,臺灣方面卻傳出一些聲音認為,大陸推行的這些措施不過是“統戰”、“利誘”。對此,尹寶虎表示,如果所謂的“統戰”、“利誘”,是一種利民、惠民的措施,這樣的“統戰”當然越多越好,如果“統戰”或“利誘”是通過經濟和社會的辦法降低兩岸對抗和衝突,促進合作和雙贏,那它就是一種“王道政治”,是一種“德政”。

  尹寶虎指出,兩岸共建命運共同體,必須從大陸的戰略大格局去理解。共建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復興、民族崛起中的一個重大戰略,這個戰略是對世界政經秩序、文化秩序及世界治理的重大貢獻,正面意義巨大。希望兩岸同胞共同研究、積極參與、努力推動這一進程,功莫大焉!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