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專家:南京大屠殺史實是兩岸斬不斷的共同歷史記憶

2017年05月26日 07:20:0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南京5月25日電 24日下午,來自兩岸的50多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就“南京大屠殺史實與當代兩岸青年擔當”為主題進行了研討與交流。與會專家認為,南京大屠殺史實是兩岸斬不斷的共同歷史記憶,兩岸青年應承擔起維護兩岸共同歷史記憶的重任。

  來自臺北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在研討會上指出,南京大屠殺的史實鐵證如山,重新回首與詮釋這段歷史,有利於更多臺灣同胞了解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歷史本源。因此,他建議,兩岸史學界、媒體以及青年人之間應加強交流與合作,恢復部分臺灣人“失去”的兩岸共同歷史記憶,包括南京大屠殺及抗日戰爭等。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兩岸視點》雜誌副總編鄧允光指出,無論發生在臺灣的雲林大屠殺還是發生在大陸的南京大屠殺,都是承載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坐標。刻意歪曲、抹殺這些歷史記憶,不利“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培育,不利“兩岸共同體”意識的建構。

  集美大學講師陳曉曉認為,南京大屠殺是一場恐怖主義大屠殺,對這段歷史的“冷處理”一定程度上使它在臺灣成為一場“被遺忘的大屠殺”。“血淋淋的歷史不容抹殺,也不容遺忘。”陳曉曉建議,臺灣青年可多到大陸交流、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切身體會戰爭的殘酷,這對建構臺灣青年的國家觀、民族觀會有幫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陳俊峰認為,回顧歷史,海峽兩岸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曾共同奮鬥。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了解南京大屠殺,有利於兩岸進一步增強共同的歷史聯結。“我真誠地歡迎更多的臺灣青年來我們紀念館參觀。”陳俊峰説。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姜良芹則從史學研究的角度,向與會的臺灣青年介紹了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研究現狀和遇難者名錄整理工作。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斌華認為,對兩岸青年來説,沒有共同就沒有認同,南京大屠殺是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兩岸青年都應該更多了解這段悲慘的歷史,進而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記者陸華東)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