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週年公祭系列活動在南京啟動

2017年05月24日 20:20:5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週年公祭系列活動在南京啟動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艾克主持啟動儀式。(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台灣網5月24日南京訊  (記者  張亞靜)“80載光陰流轉,中山陵下、揚子江畔,在當年這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上,中華民族向死而生、血戰到底的怒吼依舊清晰可聞。”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董事長邱雨在“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週年公祭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的致辭中説到,“希望兩岸青年珍視當下、珍愛和平,共同守護中華民族來之不易的和平安定,重塑兩岸中國人的價值與尊嚴,共同為兩岸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5月24日,“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週年公祭系列活動在南京正式啟動,來自兩岸的50多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銘記歷史,捍衛真相;兩岸攜手,守護和平。

  91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也來到活動現場,他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親身經歷,向兩岸的青年呼籲,仇恨可以忘記,但歷史要永遠銘記。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反對一切戰爭,要牢記歷史,捍衛真相。最後他説,“希望下一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也希望不再會有戰爭。”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艾克向記者説到,他上午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看著那些遇難同胞的遺骸,久久不能釋懷。他説,罪行可以寬恕,歷史不容忘記,和平更需守護。只有以史為鑒,方能面向未來,讓世界充滿陽光、遠離災難。對兩岸而言,理應攜手扭轉臺灣社會錯誤史觀,共同捍衛中華民族集體記憶,從中理性地探索藍綠陣營、海峽兩岸相互理解、彼此疼惜之道。

  臺灣《旺報》總編輯王綽中在致辭中也表示,當前島內親日媚日之風蔓延,對於80年前發生在南京的這場慘痛歷史,島內普遍缺乏認知,希望能有更多的臺灣青年了解這段歷史,正視這段歷史。他也希望兩岸年輕一代能多互動交流,“兄弟鬩于墻外禦其辱”。

  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鄧雅欣,南京大學學生,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她全程參與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歷史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她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老人的經歷,她説,聽人敘述和看文字不同,你必須坐在親歷者面前,不能回避,也不能打斷,任由那些噁心的屍體、殘肢,殘忍的屠殺手段和絕望場景在你腦海裏浮現。作為青年一代應該把記憶再度傳遞下去,不讓它們隨時間消失。

  來自臺灣高雄的許晉銘,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在讀博士生。他説,青年是兩岸未來發展的潛在方向盤,也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骨幹棟樑,我們應當扮演國家社會的中流砥柱,並牢記先烈抗日抗戰的歷史與精神,謹記國窮疲弱則必受欺淩的歷史教訓。他呼籲青年們,要珍惜兩岸和平發展的既有現狀,“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國臺辦交流局調研員張志剛、江蘇省臺辦副主任張為,以及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等也出席了啟動儀式。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臺灣《旺報》等共同發起組織,系列活動包括“虛擬城墻捐磚”、電視紀錄片《南京,1937》、圖書《倖存者説》、專題徵文、兩岸大學生詩歌朗誦和燭光祭等。今年7月還將在島內舉辦“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週年——對年輕世代的影響與啟發”專題論壇。(完)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在“虛擬城墻”上捐出了第一塊緬懷逝者的“磚”(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啟動儀式現場(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啟動儀式現場(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台灣網 張亞靜 攝)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