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籍委員建議:共同推動兩岸綠色物流協同發展

2017年03月14日 11:00:4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籍委員建議:共同推動兩岸綠色物流協同發展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台灣網 吳曉寒 攝)  

  台灣網3月8日北京訊 (記者 吳曉寒)近年來,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日益成為業界關心並探討的話題。臺籍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案建議,共同推動兩岸綠色物流協同發展。

  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凈化物流環境、提高物流資源利用率,同時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與損傷,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關鍵基礎性産業,是代替傳統流通方式、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産業,是物流領域的先導性、領軍性産業,既是生産性服務業也是生活性服務。

  提案指出,新常態下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指導我國綠色物流更好利用自貿區(福建)政策紅利培育全球化全要素綠色物流品牌企業和海外利益共同體。但福建發展綠色物流仍存在制約因素——社會對綠色物流理念和關心不夠,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條塊分割管理致物流資源浪費嚴重,人才技術支撐乏力和基礎設施相容性、配套性差、政策指導作用發揮欠佳等短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臺灣物流發展的優勢在於——物流業的資訊化管理水準優、物流服務水準高、研發投入與高技能人才培育豐厚,所以兩岸綠色物流協同發展具有互補性強。

  提案建議應加快兩岸物流合作標準化與高技術化、合作標準統一化和規模化,使兩岸物流業更符合産業分工融合與梯度轉移、符合産業鏈市場發展規律。建議如下:

  (一)樹立綠色物流觀,完善綠色物流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綠色物流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促進兩岸綠色物流産業健康有序發展。完善我國綠色物流法律法規,建立綠色物流標準,完善綠色監管和綠色補貼、廢棄物回收、企業排污費收取等。

  (二)加快兩岸綠色物流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組建統一公開的交通物流資訊交換中心。加大力度推進兩岸冷鏈産業合作,從點到面,從單純的項目合作逐步擴大到冷鏈標準嫁接、人才培訓、資訊服務、網點合理佈局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

  (三)建立綠色物流合作的金融制度。推行綠色信貸政策支援綠色物流發展。建立綠色物流評估標準與認證體系。發揮大數據對綠色物流發展的引擎作用,建立基於物聯網的物流資訊網路體系,試行環境押金制度,更好利用押金靈活性和經濟刺激性。

  (四)創建適合我國末端物流配送中的綠色物流包裝回收利用體系。各地市應支援合規快遞電動車的城鄉物流配送,各級政府應制定政策鼓勵物流企業使用新能源汽車。

  (五)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功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優化資源配置與活化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將“網際網路+”的觀念植入傳統行業,推出貨運020手機軟體,提升貨車物資匹配效率,壓縮物流成本。通過“網際網路+”智慧解決運力統籌和貨源統籌,推行精益物流等現代管理技術,推動供應鏈、産業鏈,實現資訊化、可視化、高效化。

  (六)借鑒臺灣綠色物流政策經驗。放寬物流市場管理和降低準入門檻,更加重視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無縫連接和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兩岸物流政策可操作性與執行力,兩岸相關行業協會和物流研究機構定期開展物流政策執行效果的跟蹤、評價和反饋。(完)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