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2016年12月09日 23:22:1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黃潔夫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院協會會長、海醫會名譽會長黃潔夫發表講話。(台灣網 袁楚 攝)

  台灣網12月9日北京訊 (記者 袁楚)12月9日上午,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以下簡稱“海醫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海醫會第二屆理事會的工作,規劃了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任務,並舉行了換屆選舉,産生了第三屆理事會主要成員。經過無記名投票選舉,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港澳臺辦公室巡視員王立基擔任第三屆理事會會長。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院協會會長、海醫會名譽會長黃潔夫,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黃文濤,第三屆理事會會長王立基等領導在會議開幕式上發表了講話。

  黃潔夫認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是兩岸衛生領域民間交流的重要平臺,對於促進兩岸醫藥衛生界合作交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對於協會未來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強隊伍建設,擴大組織規模,推動協會持續穩健發展;二是加強各專委會建設和發展,提高兩岸醫藥衛生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水準;三是加強與相關協會和部門合作,促進兩岸高層次的民間交流合作;四是努力組織更多兩岸交流合作活動,整合資源,提高協會影響力。黃潔夫表示對協會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與期待,認為海醫會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黃文濤充分肯定了海醫會在兩岸醫藥衛生領域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積極成效。他表示,今年五月以來,臺海形勢出現複雜變化,我們要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對臺工作做出的決策和部署,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和遏制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同時要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持續推進包括醫藥衛生在內的兩岸各領域民間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親情與福祉,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最廣泛地團結臺灣各界同胞,同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黃文濤表示,海醫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匯聚了大陸醫藥衛生界的諸多名家和傑出的專業人士,具有獨特的條件和優勢,他期望海醫會能夠進一步加強與臺灣醫藥界、衛生界、護理界的聯繫交往,擴大、深化兩岸民間醫藥衛生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傳統醫藥學,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不斷促進臺灣醫藥衛生界人士以及醫學院校學生對大陸的了解,增進對於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同。同時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讓他們分享大陸醫藥事業發展帶來的機遇。黃文濤強調,國臺辦交流局將一如既往大力支援海醫會的各項工作,相信海醫會在新一屆理事會的帶領下將會取得更大成就。

  新一屆理事會會長王立基在會上表示,海醫會肩負著重要使命,將著力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醫藥衛生事業全方位交流與合作,在團結海峽兩岸醫藥衛生界及熱愛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的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同時,促進兩岸醫務工作者相互了解,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兩岸人民健康福祉做貢獻,為兩岸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做貢獻。王立基對新一屆理事會工作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海醫會將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充分發揮人文優勢,在交流中增進兩岸醫界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共識;第二,充分發揮社團優勢,配合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挖掘資源,優勢互補,推動兩岸醫藥衛生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第三,按照中央精神,加強制度化建設,完善組織形式,健全組織制度,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王立基期待與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繼續為海峽兩岸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貢獻,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議選舉産生了7名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分別是: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員方俊、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雪、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福建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林聖魁、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際合作處處長鮑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以及中國全科醫學雜誌社社長韓建軍。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于1993年9月在民政部正式登記,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的衛生領域唯一從事兩岸交流的國家級社會團體,是由醫藥衛生行業從事和熱心於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的醫學研究機構、相關社團、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完)

  黃文濤

  國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台灣網 袁楚 攝)

  

  第三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理事會會長王立基。(台灣網 袁楚 攝)

  

  參會的領導嘉賓(台灣網 袁楚 攝)

  

  參會的領導嘉賓(台灣網 袁楚 攝)

  

  參會人員集體合影(台灣網 袁楚 攝)

  

  會議現場(台灣網 袁楚 攝)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