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劉慧敏:新常態下兩岸金融合作需要創新和深化

2016年12月07日 12:33: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圖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副總裁劉慧敏在論壇上發言。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石海平)“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兩岸的金融合作更需要創新和深化。”12月6日,在2016兩岸新經濟論壇上,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副總裁劉慧敏做上述表示。

   從1998年開始,劉慧敏就不斷參與到兩岸金融交流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他深深感覺到,兩岸金融在新階段應將合作的層次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為此,劉慧敏給兩岸金融合作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要深化兩岸之間金融合作的創新。劉慧敏表示,目前新經濟需要金融創新,特別是新興産業風險程度比較高,可以在股權資金、股權合作方面發力提升。此外,“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在國際投資佈局方面,兩岸可以拓展新的視野,打開新的空間,可以形成優勢互補。而在諮詢顧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服務性合作空間。

   二是要再次深化兩岸之間的保險合作。“保險作為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手段,可以為新興産業提供從技術開發、産品研製以及産品商業化每一個階段的保險服務。”劉慧敏指出,兩岸保險機構可合作為新興産業的開發注入新保險産品,包括科技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航運保險的産品,並逐漸完善健康養老等保險服務。同時,隨著兩岸保險業務合作的深入推進,特別需要相應的建立合保合賠、雙向理賠等合作機制,推進保險合作及跨境保險業務的持續發展。

   三是要深化兩岸之間信用體系的合作。劉慧敏指出,信用是金融業務的基礎,目前兩岸之間尚未構建聯合徵用資訊交流平臺,影響了金融合作的效率。“應加大兩岸信用資訊交流共用、技術合作的力度,擴大企業徵信查詢事件的範圍,共同發展信用調查、信用評價、信用管理、諮詢等信用服務業,兩岸要協調起來,開展打擊金融業違法犯罪活動,防範企業信用欺詐,營造金融合作的良好環境。”

   主題為“十三五”規劃與兩岸經貿合作新機遇的2016兩岸新經濟論壇,由新華網、臺灣《工商時報》聯合舉辦。論壇圍繞如何如何把握兩岸“新經濟”發展機遇,推進兩岸産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來自國家多個部委的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兩岸知名企業負責人出席會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