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媒關注臺生在陸就業難:身份有限制 競爭力不夠

2016年12月06日 09:31:49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臺媒稱,臺灣學生在大陸求職面臨第一個難題就是身份限制。許多大陸公司通過第三方公司設立平臺接收應聘者簡歷,但在網上交資料幾乎都要填寫18位身份證號碼,而臺生8位號碼臺胞證,連第一關都過不了。而且,臺生要留在大陸就業發展的挑戰越來越大,無論是文化創意、醫療或美容等行業,大陸本身也在培養人才,而臺生的專業未必能接地氣,往往在起跑點就輸了,這是最大的致命傷。

  臺生身份敏感 求職第一關就被擋

  據臺灣《旺報》11月29日報道,臺生們為爭取面試機會,許多人向大陸同學借身份證號登記,也有臺生即使能填寫臺胞證,也因擔心自己的臺灣身份連面試機會都沒有,還是借大陸同學的身份證用;但也有臺生直接不考慮需要使用大陸身份證報名的公司。

  報道稱,多名即將畢業的臺生表示,畢業前半年大家都會很密集應聘企業,常常遇到“覺得自己都準備好了,甚至連大陸同學都這麼覺得,可是最後就是沒被錄取”的情況,企業通常不會明説因為臺灣身份,但是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光是報名的身份證欄沒“臺胞證”這個選項,就已經淘汰很多臺生。

  北京清華大學新傳所碩二學生柯宜秀表示,大家普遍認為,兩岸關係惡化,臺生在陸就業機會就會變少,他自己也曾借同學身份證投簡歷。就連應聘大陸外資公司,個人資料上都必須填寫大陸身份資訊,曾嘗試用自己的臺胞證填卻沒辦法投遞,借同學的身份證才成功。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所二年級學生李依容則表示,通常臺生都是跟自己比較熟的大陸朋友借,借身份證的代價因人而異,通常願意借證都是還沒找工作的朋友,多半請吃飯表達感謝。

  “辦再多兩岸青年交流中心活動都不及對症下藥!”不願具名的陳姓臺生指出,現在大陸鼓勵兩岸青年交流往來,也鼓勵臺灣青年到大陸就學、就業甚至是青年創業,但是許多大陸公司行號卻在第一關身份門檻,就對臺灣青年設限,讓不少臺生求職無門。

  在陸就業沒優勢 臺生僅半數存活

  報道稱,臺生要留在大陸就業發展的挑戰越來越大,近年曾協助臺灣學生在大陸就業創業的天津臺協理事陳炳宏指出,平均來看,“能繼續留在大陸就業的臺生大約只有一半,”由於就業優勢已不明顯,加上不願忍受與大陸年輕人接近的起薪,不少臺生只好選擇回臺發展。

  陳炳宏28日受訪表示,臺生在大陸幾乎已經沒有就業優勢,無論是文創、醫療或美容等專業,大陸本身也培養人才,而臺生的專業未必能接地氣,往往在起跑點就輸了,這是最大的致命傷。

  提到兩岸人才,他認為大陸本地優秀的人才也起來了,臺生未必有優勢。薪資部分,大陸一般大學畢業生起薪約4000到5000元人民幣,約2萬多新台幣,臺生待遇也不會比本地生更優渥,基本上在相同水準。

  提到臺生在大陸就業的門檻和挑戰,他認為有兩點。一是與陸生齊頭式競爭時能否抗住,甚至勝出;二是要加強社會的融合度,這是臺生很大的劣勢。

  他指出,粗略來説,能在大陸存活下來的臺生大約只有一半。能活下來,是因為可忍受與陸生相近的起薪、看長遠的發展,或是有父輩的基礎,可能是臺商二代,或者有創業資金。另外一半的臺生,大概只能回臺灣找發展機會。

  目前就讀于北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班的楊海玲指出,在就業程式上,臺生的身份有劣勢,沒有大陸身份證件,填資料不方便;除了一些大企業願意為境外人士辦理工作證,中小企業可能會嫌麻煩而拒絕。

  提到兩岸學生競爭力,畢業後打算留在大陸就業的楊海玲説,大多數産業兩岸學生都面臨相同的市場競爭,臺生沒有特別的優勢,甚至在網際網路等行業,臺灣發展已經落後大陸,陸生更有優勢。

  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博士生羅鼎鈞表示,畢業後會希望在大陸找教職工作,但也不排除在陸創業,他已經去天津、上海和福州考察過,部分兩岸青創基地提供優惠政策,讓他滿心動。他也坦言,如果沒有特殊的政策輔助,兩岸學生在就業市場的起跑點是一樣的,競爭並不輕鬆。

  留住“知陸派” 先開方便門

  報道稱,過去5年來,大陸臺生在“成分”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去大陸讀書多半是因為家族淵源(臺商子女或外省二、三代);近5年卻藍綠不拘,不乏務實的親近民進黨的臺生赴大陸拿學位、找工作,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去大陸,沒有相關人脈。

  大陸對臺生的磁吸效應,主要是因為市場大、就業機會多。而從眾多例子看來,不管政治傾向在哪一邊,很多臺生反而更能抱著同情而理解的態度去看待大陸社會發生的諸多議題,而不是人身攻擊。

  報道稱,從這個觀點看,説大陸臺生是第一線的“知陸派”,並不為過。會到大陸讀書的臺生,都是受到大陸豐沛的發展能量所吸引。這不只是薪資問題,涉中醫藥、美術、建築甚至京劇等領域,都有臺生表示,到大陸薪水也許跟臺灣差不多,但機會多太多,不但開眼界,更有一種提升的自我滿足感。

  臺媒呼籲,在同樣的篩選機制下,大陸應該給願意留在大陸的臺生同等的機會,而不是在身份證欄幾個數字這種低階問題上困住臺生就業。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