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第53屆金馬獎落幕 大陸影人多有斬獲

2016年11月28日 10:52:4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圖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組在頒獎禮開場現身,致敬大師與經典。林伯東攝

  第53屆金馬獎11月26日晚在臺北舉行頒獎典禮,臺灣演員張震作為開場引言嘉賓,帶領眾人重溫《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25年前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在張震看來像是一道光,引領他進入電影世界,而導演楊德昌對電影的熱情與堅持,依舊照亮大家,永不熄滅。

  被這道光照亮的還有大陸導演張大磊,其處女作《八月》此番攬下最佳劇情片獎、最佳新演員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張大磊在領獎時説,他之前沒來過臺灣,在感情上對臺灣卻並不陌生。在他電影啟蒙時,臺灣新浪潮電影的前輩們是他的老師。

  《八月》以黑白片呈現,影像詩意恬淡。該片採用兒童視角,講述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西部小城一名孩子童年的喜怒哀樂,同時呈現當時社會的變遷。楊德昌、侯孝賢等臺灣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的影響,在片中清晰可辨。

  影片主角、10歲的孔維一首度出演,便能詮釋出天真與世故間的懵懂。他接過最佳新演員的獎盃,並感謝導演“給我成名的機會”,率真言語引來全場歡笑。臺灣演員林柏宏則憑藉在臺灣青春片《六弄咖啡館》中幽默鬆弛的演出,“意外”從戲骨前輩扎堆的最佳男配角獎中勝出。

  大陸影片《我不是潘金蓮》此前備受關注,上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得主馮小剛回歸本業、重執導筒,不拍商業片改走文藝路線,依然獲得認可,拿下最佳導演獎,該片同獲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馮小剛説,現在拍了不少電影,累積了不少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是限制或是包袱。因此在拍攝《我不是潘金蓮》時,他以新導演拍第一部片的心態再出發,“只想要任性一次”,在形式上大膽採用圓形影像。

  馮小剛在領獎時感謝女主角范冰冰,“她是一個明星,來演文藝片,而且基本上不收錢”。他感謝了攝影師,“在所有人反對我把電影拍成圓形時,只有他支援我”。他也感謝幾位製片人,因為他們説過,“你拍成正常的我就不要了”。

  《我不是潘金蓮》此前勢頭強勁,范冰冰也被視作最佳女主角獎熱門人選。然而這一獎項卻史無前例地由兩名演員共用,大陸女演員馬思純、周冬雨不僅在文藝片《七月與安生》中難解難分,現實中也雙雙入圍並同獲該獎項。

  87歲的臺灣編劇張永祥在接過終身成就獎時感慨,我老了,但感覺金馬獎更年輕了,有一股生命力和熱情。作為首位獲得該獎的電影幕後工作者,張永祥現場提出“要求”:有很多像我一樣的電影幕後工作者,他們都比我辛苦,希望這個獎以後也多發一些。

  張永祥早在 1964 年便以“健康寫實主義”經典影片《養鴨人家》一鳴驚人,另有《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等作品。頒獎人、臺灣導演朱延平認為,一部好的電影是從好的故事開始的,張永祥寫了120部劇本,拿過金馬獎5座編劇獎,開創了臺灣電影的黃金年代。

  大陸電影及影人在本屆金馬獎上多有斬獲,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改編自老舍同名小説,收穫最佳改編劇本獎,范偉也憑藉片中出色表現,力壓群雄奪得最佳男主角獎。《長江圖》獲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效獎。《唐人街探案》獲最佳動作設計獎、最佳造型設計獎。《尋龍訣》獲最佳視覺效果獎。(記者 張盼)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