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緬甸見聞:一所華文學校裏的“兩岸合作”

2016年11月26日 12:57: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東枝11月26日電 題:緬甸見聞:一所華文學校裏的“兩岸合作”

  作者 張丹 李煥蘭

  11月的緬北山城東枝依然陽光炙烈。午後,興華中學校長尹正昌坐在學校圖書室裏閱讀簡體版本的教學參考書。在一排排書架上,整齊地陳列著簡體與繁體兩種版本的書籍。尹正昌説,這些書分別來自中國大陸與臺灣。

  東枝是與中國雲南接壤的緬甸撣邦首府,全市20多萬人口中有一萬多是華人,共建有4所華文學校,1980年成立的興華中學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所。

  2014年新建的教學樓是灰墻紅頂的4層筒子樓,嶄新而古樸,走廊上展示著學生們繁體字的書法作品。華文教育在緬甸只能以補習學校的形式存在,所以上課時間通常在早6點至8點間。此時的教學樓內悄然無聲。

  “我們學校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最多時有1600多名學生。”做了15年校長的尹正昌説起學校的情況如數家珍。

  尹正昌出生在中國雲南省梁河縣,10歲時隨父母移居緬甸,至今已近60年。“我小時候在臘戌讀華校,很多老師都是中國遠征軍的軍官。”尹正昌笑言,“那教學水準可是很高的。”他清楚記得,從那時起,華校畢業的學生可以到臺灣繼續深造和就業。“興華中學成立至今,已有一千多名畢業生到臺灣深造。”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們與中國大陸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尹正昌説,“現在每年都有畢業生到北京、昆明等城市讀大學。來緬交流、任教的大陸年輕教師也越來越多。”

  目前在興華中學固定任職的48位教師中,有兩位來自大陸的資深老教師,還有多位從臺灣完成學業歸來的興華畢業生。該校教學主任廖華芝就曾就讀于臺灣師範大學。她説,“多年來,兩岸在協助華文教育持續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編印教材、培訓教師、培養留學生等,有效提升了華文教育的品質。”

  廖華芝指著圖書室內的一批教育系列叢書説,“這些都是雲南省海外交流協會贈送的。”與緬甸接壤的雲南省作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門戶,十分重視華文教育工作,國務院僑辦也在該省設立了華文教育基地“雲南華文學院”。雲南省海外交流協會更是多次到訪興華中學,與該校在教師培訓、學生夏令營等方面展開闔作。

  雖然兩岸都在積極推動華文教育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華文教育依然面臨諸多困境。”廖華芝坦言,華文教育人才及生源流失嚴重。

  “華教工作者面對新的形勢,應該充分認清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多樣性,因地制宜,與時俱進,才能做好華教工作。但這需要兩岸專業機構的幫助。”廖華芝期望,海峽兩岸能夠進一步在華文教育領域攜手合作,協商擬訂華教新方案、共同建立華文教學資源庫、提供交流平臺、培育優秀教師,讓華文教育永續發展。(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