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灣作家陳映真離世為何引發兩岸共同紀念

2016年11月25日 08:08:0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11月22日,臺灣作家陳映真離世的消息在兩岸傳開來,臺灣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都發佈了陳映真離世的消息,而大陸媒體也發表了不少紀念陳映真的文章。大陸很多人可能都會問,陳映真到底是誰,兩岸又為何會共同紀念他?

  憂國憂民的書寫者陳映真

  與李敖、龍應臺、余光中這樣的臺灣作家不同,陳映真在大陸的年輕一代中似乎並沒有太高知名度,他的作品比較少出現在暢銷小説的排行榜上。由於身體原因,陳映真多年在北京養病而未能出現在公開活動中,不過這並不影響陳映真這個名字在兩岸許多人心中的分量。

  陳映真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陳映真身上包含著多種不同的身份,臺灣小説家、臺灣社會運動參與者、保釣人士和中國統一促進人士等等。不過陳映真最為人所熟知的身份還是一名作家,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當時臺灣的一代人,包括舞蹈家林懷民在內的許多臺灣知名人士都以陳映真作為偶像。陳映真作品深受魯迅影響,主要以描寫城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緒為主,前期作品充滿憂鬱與苦悶的色調以及人道主義關懷;後來作品焦點轉變為批判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經濟、文化與心靈的侵略。在其因“白色恐怖”被囚綠島歲月裏,他“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由一個市鎮小知識分子走向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的知識分子”。正如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指出的,陳映真是第一個以小説形式錶現臺灣上個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革命者的鬥爭與犧牲的作家,也是第一個表現反“文化臺獨”的作家。

  創辦《人間》雜誌的行動者陳映真

  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封面。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陳映真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文字創作者,更是關注弱勢、關懷社會的實際行動者。1985年11月,陳映真創辦以關懷被遺忘的弱勢者為主題的《人間》雜誌,開創了臺灣報道文學先河。

  當時臺灣的雜誌市場蓬勃熱烈發展,《人間》透過紀實攝影和報導文學控訴當時臺灣的社會問題,揭露貧苦的底層角落;更以佔版面三分之二的黑白照片記錄臺灣社會中的真實,令讀者“眼見為憑”。《人間》雜誌的讀者眾多,以至於內地的許多作家提及陳映真時也會談到他的《人間》雜誌。如大陸作家阿城回憶的:“八十年代末,我在美國見到陳映真,他那時在臺灣編《人間》,《人間》雜誌的百姓生活照片拍得很好,過了十年,大陸才開始有很多人拍類似的照片”。

  堅持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陳映真

  陳映真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陳映真始終堅持中國統一,1988年他參與成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創盟主席,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而不懈地工作。臺灣“統聯”宗旨就是促進民族的團結與和平,建立統一的國家,消除兩岸敵對意識,促進兩岸交流,反對分裂中國。

  1990年2月15日,臺灣“統聯”應全國政協的邀請,由陳映真組織訪問團,到大陸進行為期兩周的參觀訪問。陳映真對故鄉懷有著深厚感情,當時他抽空回到祖籍地福建安溪縣石盤頭探親謁祖,受到家鄉親人的熱情歡迎。陳映真十分感動,他激動地説:“我到過幾十個國家,只有在自己的故鄉,才能聽到這麼多親切的呼喚,鄉親們的鄉誼鄉情溢於言表,我聽了眼淚一直要往外流。這種意境只有我自己才能體會到。”

  2010年初,陳映真提出申請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當年中國作協決定吸收他為首批臺灣會員。同年8月19日,在中國作協第七屆委員會主席團第十次會議上,32名主席團成員一致通過決定,聘請陳映真為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當時陳映真鄭重地表示:“不論今後的生活多麼艱難,我要把這支筆獻給我所愛的中國和她的人民”。

  雖然陳映真已經離開了人間,可是他的愛國精神和為弱勢發聲的理想主義情懷將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章廉 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