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海峽兩岸文博會 鄭州文創亮點多

2016年11月09日 09:35:22  來源:鄭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海峽兩岸文博會 鄭州文創亮點多)

海峽兩岸文博會 鄭州文創亮點多

海峽兩岸文博會 鄭州文創亮點多

  本報記者 左麗慧 文/圖

  豫錦《富春山居圖》獲得中華優秀作品獎綜合類金獎;鄭州許氏陶瓷孔雀洗獲得中華優秀作品獎陶瓷類銀獎;河南一涵汴繡有限公司的手工精繡作品《穆桂英》獲得銀獎、《一花一世界》獲銅獎……記者昨日從市文廣新局獲悉,7日晚在廈門落幕的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産業交易博覽會上,鄭州參展企業帶去的作品收穫多多,鄭州文創企業首次亮相就斬獲佳績。這些優秀作品和文創企業有哪些獨特的魅力?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15家文創企業亮點頻出

  市文廣新局産業處處長梁曉華介紹,海峽兩岸文博會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總主題,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兩岸文化市場融合”為宗旨,著力於海峽兩岸文化資源整合與共同發展,經過十年培育,已成為兩岸四地萬眾矚目的文化盛宴。

  梁曉華告訴記者,考慮到海峽兩岸文博會主題,鄭州確定了展區主題為“黃帝故里 天地之中 鄭州古都 華夏之源”,在參展企業上對應選擇了較有針對性的企業及文創産品參展。如以黃帝故里景區、動畫片《黃帝史詩》來表現“黃帝故里”的主題,而登封《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嵩山傳奇極限休閒運動基地等則集中體現了“天地之中”的特殊文化、自然魅力;一涵汴繡、鄭商瓷等産品則都將厚重的古都文化以實物的形式加以體現。

  功夫不負有心人。首次參展,抱著學習、交流態度而來的鄭州文創企業也收穫了海峽兩岸文博會的肯定和嘉許:豫錦《富春山居圖》獲得中華優秀作品獎綜合類金獎;鄭州許氏陶瓷“孔雀洗”獲得中華優秀作品獎陶瓷類銀獎;河南一涵汴繡手工精繡作品摘得一銀一銅;鄭州吳旭詩竹畫獲中華優秀綜合類書畫銅獎……

  用文化搭建溝通之橋

  相對其他方式,文化和精神的交流更能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鳴。作為海峽兩岸文博會,突出兩岸文化交流、強化對促進兩岸文化産業交流合作與投資交易的平臺作用毋庸置疑,而鄭州文創企業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完成了這一使命。

  “新業態文化綜合項目《黃帝史詩》包含大型原創動畫連續劇、系列漫畫書、動畫電影、手機遊戲、主題文化公園等延伸産業鏈。其中,大型原創動畫連續劇《黃帝史詩》是整個項目的龍頭,包含《六部合》《炎黃合》《天下合》,共1800分鐘,講了一個完整版的黃帝和合天下、肇始中華的故事。”河南多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真宇告訴記者,2014年,《黃帝史詩》廣播劇在臺灣神農電臺面向臺灣同胞播出,反響良好;今年的文博會上,《黃帝史詩》作為河南文化新業態唯一的動漫作品登陸鷺島,“現場還有不少臺灣以及當地遊客掃描我們的二維碼進行關注,他們表示將對我們的作品進行持續關注。希望《黃帝史詩》動畫片能成為兩岸攜手合作。提升發展的紐帶。共同讓黃帝文化家喻戶曉、發揚光大。”

  “我們針對這次展會特別推出了黃公望兩卷《富春山居圖》。這幅圖被燒斷為兩卷,其中“無用師”卷在臺北博物館,“嵊山圖”卷在故宮博物院,把這兩幅殘卷合二為一,意指兩岸統一美好祝願。”豫錦負責人葉東旭告訴記者,豫錦起源於戰國,到秦朝已相當普遍,興盛于兩漢,三國兩晉時期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為王公大臣製作官服。此次豫錦製作的《富春山居圖》獲得中華優秀作品獎綜合類金獎,一方面體現組委會對豫錦技藝的肯定,同時也彰顯了大眾的美好期許。

  交流合作共同進步

  “這次參展,第一是參觀學習別的省份文化産業的發展趨勢,第二是把我們的文化産品産業在這次展會上推廣出去,讓全國遊客了解中原文化産業。”攜《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亮相文博會的鄭州市天人文化旅遊有限責任行銷總監毛榮軍告訴記者,文博會後他總結此次活動的收穫是“河南文化産業産品走出去、把更多的遊客請進來。”

  與其他鄭州文創企業首次亮相廈門海峽兩岸文博會不同,還有一家鄭州企業打造的主題商業空間“集食漁樂”在文博會期間正式啟動。作為第九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分會場,“看見臺灣”首屆寶島文創市集開幕暨“集食漁樂”試營業活動,吸引了參會嘉賓的極大關注。

  “文創IP産業落地後才能更好地用內容傳遞品牌與情懷,用産品訴説故事,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創IP生態系統。”索克廈門分公司總經理徐傑告訴記者,“集食漁樂”是索克智業(廈門)商業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在廈門首個落地的品牌項目,索克希望能夠借此契機,在未來落地更多優質品牌項目,並將成功的開發模式和管理團隊複製到全國,從而更好服務文旅遊客商業的消費市場。

  “這是我們第一次組團參加海峽兩岸文博會,展示了形象、增進了交流,也擴大了影響,可以説是 滿載而歸 。”梁曉華表示,下一步,鄭州也將以此次文博會為新的起點,消化吸收各方經驗,滋養、促進鄭州文化産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