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淘汰名單”出爐 臺灣高校關門潮真的要來了?

2016年10月26日 08:04:3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日,一則名為《你的母校溺水了嗎?2016大學退場名單預估排名》的帖子在臺灣的網路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該文章稱今年是臺灣不少大學退場警鐘被敲響的一年,並列出了退場風險較高的大學名單。近年來,島內屢有大學意圖合併或者退場的新聞傳出,臺灣高校的關門潮真的要來了嗎?

  大學密度超高 生源斷崖式減少

  臺灣只有2300萬人口,但卻有100余所大學,密度之高超過臨近的香港和新加坡。香港約有700萬人口,有8所大學,即每88萬人有一所大學;新加坡約有500萬人口,只有3所大學,即每182萬人才有一所大學,而臺灣平均不到20萬人便有1所大學。

  臺灣的大學多了,考大學便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近幾年以來臺灣高校的錄取率都高達90%以上,甚至連島內媒體都戲稱在臺灣考個十多分就可以上大學。大學容易考了,臺灣高校卻並沒有迎來學生爆棚的好日子。2016年臺灣升大學錄取率高達97.11%,但錄取人數卻連續兩年跌破5萬人,為歷年來最少,同時缺額數較2015年的522人增至2953名,約增長4.6倍。實際上,招生的嚴重缺額反應出的是少子化作為臺灣人口發展的總趨勢,已經大大影響了臺灣高校,尤其是排名靠後的私立職業技術院校的招生。

  當局出臺多項措施 效果杯水車薪

  臺灣當局幾年前就已經看到了島內高校招生困難的問題,並出臺多項措施試圖挽救關門邊緣的後段班高校,其中廣為人知的就是建立退場機制和鼓勵大學整並這兩項舉措。

  2013年,臺當局為私立高校退場定下四大指標,包括學生數不滿3000人且近兩年新生註冊率不滿六成、社會評價太差、積欠薪資半年以上或違法等,要求以三個月為限,若限期內仍無改善,就啟動退場機制。三年過去,招生不足的多所高校卻仍不退場,臺灣當局也沒有太有強有力的措施和決心來解決這些高校的問題。

  鼓勵大學整並同樣未能一帆風順,臺當局幾年前就曾宣佈有6所公立大學將推動合併,可時至今日,完成合併的大學屈指可數,不少有意向合併的高校皆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合併遲遲不能見到曙光。

  據臺灣媒體報道,2021年臺灣預計就會從人口巔峰往下滑,除非有其他人口涌入,否則未來島內人口落在2356萬人後就會逐漸遞減,人口的減少造成的生源不足,使得相當數量的臺灣高校勢必會遭遇關門或者整並的宿命。如果臺當局還不能執行有效的解決方案,臺灣高等教育産業面臨的衝擊恐怕真的是要山雨欲來了。(章廉 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