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特稿:小城故事多 再無莊奴詞

2016年10月16日 08:23:2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重慶10月15日電(記者陳舒 黎華玲 劉恩黎)用最詩情畫意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不哀號,不悲傷——這是著名詞作家莊奴先生的獨子黃浩然送給父親的最後一件禮物。

  15日上午,細雨濛濛,本就有著“霧都”之稱的重慶,更添了一絲朦朧。在沙坪壩區新橋安樂堂的門口,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正赴這場與莊奴先生的“最後之約”。記者拾級而上,百合花、鈴蘭、白玫瑰依次鋪開,悼念儀式現場的大螢幕上滾動播放著莊奴先生作詞的經典歌曲。

  黃浩然表示,父親本就是個喜歡熱鬧的人,想用這樣“喜喪”的方式與他告別,想必他應該會滿意吧。這場離別,沒有眼淚,宛如一曲悠綿的歌。

  1921年2月,莊奴在北京出生,原名王景羲,父親是馮玉祥的一位部下。

  莊奴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他們的母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家裏還專門請了私塾先生教唐詩宋詞。兄弟姐妹四人就讀的育英學校,也是北京當時有名的教會學校。

  “我的父親直到去世前,睡覺的床前都會擺著唐詩宋詞的書籍。”黃浩然説,父親最喜歡唐詩宋詞,覺得那裏的韻味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莊奴的詞裏總有著濃濃的中國風的原因。

  “人們眼中的父親是鄧麗君的‘御用’詞人,而在父親眼裏,那些寫著家國夢的歌詞才是他最想寫的內容。”黃浩然説,這也與父親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

  1942年,正值日本侵華,莊奴從中華新聞學院畢業後,在重慶投考空軍,參加了抗日戰爭。南渡黃河時,被其一瀉千里的雄渾氣勢所震撼,又感念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莊奴便毅然將自己的名字王景羲改成黃河。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