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媒社論:民進黨30歲需改變在野心態 找回進步價值

2016年09月29日 11:26:03  來源:環球網
字號:    

  9月28日是民進黨的30歲生日,當綠營全黨上下都準備盛大慶祝首次“全面執政”後的第一次黨慶時,強颱風鲇魚卻“刻意”選在這個日子襲臺,黨慶活動被迫取消。臺灣《中國時報》29日發表題為《改變在野黨心態 找回進步價值》的社論,認為進入“而立之年”的民進黨,終於獲得首次“全面執政”的完美機遇,卻遭遇前所未見的執政挫折。此時此刻,民進黨領導階層應自我檢視,更該接受全民的檢驗,民主進步黨執政後是否遵循了“民主”與“進步”的創黨價值,是否真正讓臺灣更民主、社會更進步。

  近日,島內兩個親綠的民調機構公佈了讓執政團隊難堪的民調最新數據。“臺灣民意基金會調查”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評價較之就職時大跌了25%,被主持民調的遊盈隆形容成是“雪崩式下跌”;而另一家被視為“親蔡英文”的“臺灣世代智庫“所公佈的數據,也顯示蔡英文的滿意度已跌至五成以下。評論指出,這意味著,半年多前才以秋風掃落葉之姿大勝的民進黨,連最起碼的短暫蜜月都沒經歷。

  文章質疑,民進黨不是沒有執政經驗,也不是沒有施政的理念與團隊,競選期間許給人民的“進步”承諾,曾是何等華麗飽滿,曾經激起多少青年的政治參與熱情,為什麼待到真正掌握了權柄,卻像個完全抓不住方向盤的生手?

  更糟的是,就任初始唸唸有詞的“謙卑”、“和解”,實踐出的結果卻是兩岸急凍、“朝野”衝突、社會對立,一波接一波社運團體及一般民眾涌上凱道抗議。蔡英文本人最喜歡挂在嘴上的“解決問題”,尚未見到解決過任一樁,她的執政團隊卻不斷地“製造問題”。全民真實體驗到的是一個向後退的臺灣,走向貧窮的社會。

  社論認為,説到底是這個剛滿30歲的政黨,似乎還沒習慣轉成大人。都“完全執政”了,心態上還死守在“在野”階段,成天擺著反對黨的臉孔在批判,還在尋找敵人搞鬥爭,還在藉抗爭運動的方式處理政策爭議。以羞辱軍公教的手段處理年金爭議,以煽起勞資對立的方式處理例休議題,以近乎抄家的手法處理國民黨黨産等,才短短幾個月,整個臺灣都陷入不安與對立的氛圍中。

  至於兩岸以及對外關係方面,蔡英文競選時念茲在茲的“維持現狀”,只因為堅拒“那4個字(九二共識)”,演成了“改變現狀”,好不容易和緩的兩岸關係瞬間急凍,陸客不來了,陸生減少了;原本順暢的“活路外交”,突然不再靈活了,已經打開的國際參與空間,逐步關閉了,三年前嘲諷馬英九參與ICAO的“外交戰略”(主席貴賓)宛若貴賓狗,如今連邀請函都拿不到,只會出一張嘴罵北京打壓,解決了什麼問題呢?不過就是將原本已解決的問題,重新倒回到“無解”而已。

  8年前就推不動的“南向政策”,如今再度翻紅,冠上了個“新”字,再度成為全新顯學,更仿佛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丹。殊不知,大陸的“南向政策”早就啟動,相關政經佈局已早大致就緒,比資源、比實力,相較8年前兩岸早就不可同日而語,而本來就現實的東盟國家,會因為聽到“新南向”,就馬上轉向“親臺”嗎?

  由於與社運團體長期親近的關係,執政團隊藉由行政資源某種形式“解決”了某些問題!例如在政治考量下將126名在“太陽花學運”時攻佔“行政院”的民眾撤告,對華航空服員罷工訴求全數買單,對“國道”收費員抗爭“專案補貼全民買單”等,這些事例確立了新當局解決問題的法寶:“造反有理、全民買單”,用簡單的説法就是“有吵就有糖吃”。至於法治的程式正義並不重要,反正一切全以政治考量為上,但送糖策略的示範效應遍地開花,造成抗爭活動烽煙四起,行政團隊疲於奔命。

  社論最後批評,一個年屆30歲的政黨,一個已享有“完全執政機會”的政黨,心靈上還凍結于“在野期”,還習于用“搞運動、玩批鬥”的方式治理臺灣,讓人民喚回了8年前陳水扁“執政”時期的記憶,人民的回報,就是“雪崩式下跌”的聲望了。一個背離進步價值的政黨,一個30歲生日並不快樂的執政黨,人民怎麼可能快樂呢?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