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網路媒體走轉改】八旬老奶奶開網店賣鹹鴨蛋 致富不忘村裏人

2016年08月25日 23:37:0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廖秀英老人(右一)在接受記者採訪。(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8月25日瑞金訊(記者 李傑)80多歲的老奶奶廖秀英,竟然開網店賣土産鹹鴨蛋出了名,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帶動村裏32家貧困戶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今天,“長征路上奔小康”媒體採訪記者來到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採訪了這家廖奶奶鹹鴨蛋專業合作社。

  記者來到合作社時,廖秀英老人正在和家人社員一起,腌制從養殖戶家中收來的鹹鴨蛋,經過清洗、烘乾、抹泥等一系列流程,再腌足40天以後,就可以通過自家開設的網店銷往各地。廖奶奶的合作社員現在已經從剛設立時的24家擴大到現在的32家,現在她的網店火了,平均每天都能賣2000—3000隻鹹鴨蛋,生意十分興旺。

  廖秀英今年86歲,身子骨硬朗,談吐清晰,她是抗日紅軍烈士的後代,祖籍廣東梅縣,日本侵華時期,她被父母送到江西瑞金避難,父母犧牲之後,她就在瑞金紮根生活下來。

  廖奶奶居住的村子山明水秀,生態環境綠色環保,出産的土鴨蛋色澤好,口味佳。廖奶奶有一手腌制鹹鴨蛋的絕活,年輕時就經常賣鹹鴨蛋貼補生計。“那時候擺攤要走到鎮上去,每天賣得好了能賣幾十隻,一個月最多能賣幾百隻,還不如現在一天賣的多。”

  廖奶奶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自己的小生意。原來,瑞金市一直在推動各鄉村與電商平臺的戰略合作,讓更多的農民搭上電子商務這一“致富快車”,廖奶奶就是幸運地參與到了這個計劃當中才開始在網上賣鴨蛋的。

  據廖奶奶的孫媳婦、鳳崗村“農村e郵”服務站站長曾美玉介紹,2015年5月份,鎮裏的電商平臺“郵政e郵”到鳳崗村來尋找試點,廖奶奶當時賣鹹鴨蛋已經小有名氣,工作人員到廖奶奶家來實地考察、諮詢、品嘗之後,覺得很好吃,於是雙方很快談起了合作,廖奶奶家的網店就這樣開張了。

  廖奶奶向記者介紹説,網店剛開張的時候,每天大概能賣200隻左右,由於鹹鴨蛋貨源不足,每批腌制的時間很長,需要40天左右才能腌好,所以出現了斷貨現象,網店生意常受影響。這時候,村鎮政府、郵政部門伸出了援手,在2015年12月辦起了專業合作社,讓周邊貧困戶加入進來,集體組織養鴨、産蛋、製作、銷售工作,形成了産、供、銷一條龍,由於貨真價實,味美實惠,一年來銷售量不斷上漲,目前已經賣出鹹鴨蛋200萬個,每月純利潤達18萬元。

  通過賣鴨蛋打出了名聲,廖奶奶成了遠近村裏的知名人物,今年3月19日,央視也報道了廖奶奶富裕不忘村裏人,帶動大家一起致富的資訊,據曾美玉講,當時店裏生意一下子就火了,節目剛播完,馬上就有人下單預訂端午節的鴨蛋,當時每天銷售量達到4千隻,光一個端午節就賣出去十幾萬隻鹹鴨蛋。目前,廖奶奶專業合作社也開始把産品做成系列,除鹹鴨蛋外,還兼售臍橙、茶油、豆豉、糯米酒、白蓮子等當地特産。

  廖奶奶的致富之路,靠的是電商+合作社+貧困戶這個模式,這是與當地政府的扶持和幫助分不開的,據壬田鎮黨委書記劉志斌介紹,近年來,瑞金市不斷深化與“淘實惠”、“郵政e郵”、“農村淘寶”等龍頭企業和電商平臺的戰略合作,走出了一條“電商+合作社+貧困戶”帶動農民致富的道路。面對洶湧而來的電商大潮,壬田鎮人敏銳地“嗅”到了商機,率先投入趕潮隊伍,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示範引領,依託特色産業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帶動了周邊群眾抱團發展,共同致富脫貧。

  目前,壬田鎮大力建設蛋鴨、白蓮、果蔬等特色農業基地,組建了29個特色産業專業合作社,形成“一村一業、各業並舉、特色鮮明、産業興鎮”的特色發展格局。而在整個瑞金市,目前已經建設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177個,讓當地的臍橙、茶油等土特産網上走俏,截至目前,瑞金市通過發展農村電商實現農戶直接脫貧160戶,間接帶動5000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搭上電商快車致富的廖秀英心裏裝的並不是自己一家的利益,她説,“我希望網店生意越來越好,還能夠帶動更多的人致富,目前我們村裏有貧困戶100多家,我們的合作社員現在有32家,將來合作社擴大以後,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進來,能把我們這裡好的特産推廣出去,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完)

  廖奶奶的孫媳婦、鳳崗村“農村e郵”服務站站長曾美玉在查看網店訂單情況。(台灣網 李傑 攝)

  合作社現場正在手工製作鹹鴨蛋,無化學添加劑,無飼料餵養,使得廖奶奶的鹹鴨蛋得到了市場認可。(台灣網 李傑 攝)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