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國際茶博會上的臺灣商人

2016年08月21日 08:35: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20日電 題:國際茶博會上的臺灣商人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我是臺北南投縣的茶農,走過中國多個城市,內蒙古是第一次,感覺不錯,希望大家喜歡原汁原味的臺灣茶。”在展臺前,臺灣大媽林秀娟連説帶笑,瞬間感染了現場品茶的民眾。

  正在此間舉行的2016第四屆中國(呼和浩特)國際茶産業博覽會上,臺灣商人陣容龐大,幾乎佔到展商的三分之一。

  很多臺灣展商都是首次來內蒙古,在他們的認知中,內蒙古的茶文化體現在奶茶上,來內蒙古之後,才發現並非如此。

  臺灣茶商殷曉雅發現,中國北方草原內蒙古地區,由於氣候原因,人們偏愛紅茶,因此臺灣紅茶未來將有很大市場。

  在現場設置的茶臺前,她嫺熟地取茶、倒茶,併為民眾解説起一款臺灣賽德克品牌茶,讓很多首次接觸臺灣茶的愛好者們長知識,一些人還與殷曉雅的老闆洽談起合作業務。

  是次茶博會上,臺灣商人除現場售茶、簽單、尋求代理外,還把目光投射在與茶文化相關的茶器上。

  趙崇源告訴記者,希望與內蒙古商家洽談生活茶器、花器、香器業務是此行的主要任務。“我們是臺灣的老牌子,做工精緻,這些茶器在別的地方是沒有的。”

  在現場展示專業金銀器(茶器)以及漆藝的臺商劉正旺、廖勝文亦不忘抓住一切時機,為前來觀展的民眾講解。

  一些知名茶企及文化界人士也加入了這次國際茶産業博覽會。在現場,內蒙古茶馬古道研究會展臺上擺放著與茶相關的各類書籍。而以《茶葉之路》一書成名的鄧九剛的諸多相關書籍,在茶博會上更是熱銷。

  有臺商指,茶葉務須配上文化,方才完美,“茶文化”這條線索能連接一切。

  “這次是探路,未來一定有很多合作。”林秀娟對記者説,“這次茶博會吸引了國內外茶産業及相關産業700多家企業參展,我來得太值了。”(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