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在“九二共識”這道必答題上 蔡英文暴露了真實想法

2016年07月23日 08:19:5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年5月20日上任前後,國臺辦曾多次表示,是否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一道必答題,蔡英文不能回避。《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也陸續刊發評論文章,明確指出對待“九二共識”不能態度模糊,因為這是關係到兩岸關係性質的根本問題。然而,蔡英文日前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卻表示,要求臺灣方面接受對方(大陸)設限承認“九二共識”的可能性不大。有學者指出蔡英文給出的這樣一個答案暴露了其“臺獨”的意識形態。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7月22日表示,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這一政治基礎,才有可能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蔡英文稱限期接受“九二共識”不太可能

  據臺媒報道,這是蔡英文上任以來首度接受媒體獨家專訪,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日前公佈專訪內容。

  在採訪中,蔡英文聲稱自己非常期待大陸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能有更大的彈性,也能夠充分認知臺灣是一個民主社會,領導者必須傾聽民意。

  記者在採訪中提及,一些學者認為“大陸對於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是有期限的”,並詢問蔡英文看法。蔡回答稱,“要求臺灣當局違反民意,接受所謂的期限,可能性不大。”

  對於兩岸制度性溝通機制因為臺灣方面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停擺,蔡英文則辯稱,兩岸有不同層次的溝通管道。她還期待通過這些溝通管道,雙方能夠建立互信。

  蔡英文在競選期間以及上任之後一直對“九二共識”採取模糊態度,既不承認,也沒有直接拒絕,只是表示維持現狀。這是她首次就“九二共識”給出明確態度。

  張志軍:背離“一中原則”臺海將險象環生

  對於蔡英文的有關表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7月22日應詢表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社會的主流民意,而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這一政治基礎,才有可能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馬曉光表示,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合灣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均建立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只有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續。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近日在北京出席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發表演講時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只有堅持這一原則,兩岸關係才能穩定發展、臺海才能保持和平安寧。背離這一原則,臺海就會險象環生,就可能出大亂子。

  張志軍明確表示,我們一再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就在於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清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它解決了兩岸關係中雙方是在和誰打交道的問題,為兩岸雙方破解難題,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礎。它是過去8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豐碩成果和臺海和平穩定之關鍵。

  拒絕“九二共識”暴露其“臺獨”意識形態

  對於蔡英文上述言論,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表示,這是蔡英文對於“九二共識”的第一次明確性表態,實質上是對“九二共識”予以拒絕,暴露了其“臺獨”的意識形態。而蔡英文打著所謂“民主”的幌子去否定“九二共識”也意味著她其實已經完成並提交了她就職時那張“未完成的答卷”。這也令任何對蔡英文尚抱有一絲幻想的人們,拋棄了她們心中最後的幻想。

  至於蔡英文所提及的民意理由,事實證明也並不成立。臺灣競爭力論壇7月7日發佈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47%的臺灣民眾認為,蔡英文應該接受“九二共識”,持反對意見僅有32%。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指出,在談及“九二共識”僵局時,高達66%的民眾認為,蔡英文若不退讓,臺灣損失比大陸多,且為穩定兩岸關係,近半民眾傾向支援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不支援民眾僅32.3%。

  島內有分析指出,由於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停擺,經貿合作也趨冷,受損的是臺灣民眾。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