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瓊籍鄉親參訪玉蟾宮感受道教南宗的獨特文化魅力

2016年07月22日 00:11:1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0余位在臺瓊籍鄉親於今日參訪了位於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山麓的玉蟾宮,感受道教南宗的獨特文化魅力。(台灣網 楊永青 攝)

  台灣網7月21日海南安定訊  (記者 楊永青)60余位在臺瓊籍鄉親於今日參訪了位於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山麓的玉蟾宮,感受道教南宗的獨特文化魅力。

  玉蟾宮是道教南宗的實際創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終歸隱之所。在道教的歷史發展以及推動南宗與時俱進的進程中,玉蟾宮發揮著南宗主道場的作用,所以被稱為“南宗宗壇”。作為南宗的發祥地和文化中心,玉蟾宮對於南宗法派的傳衍,發揮著開啟宗源、推闡宗旨、護持宗規的作用。

  瓊籍鄉親們今日遊覽了風景秀美的文筆峰並來到玉蟾宮進行參拜、進香祈福。

  劉姐嫁去臺灣二十多年,這是她第一次返回家鄉,海南的巨大變化帶給她很多驚喜:“我在臺灣也經常拜拜,每逢初一我都會去廟裏上香祈福。這次回來居然在家鄉看到規模這麼宏偉又漂亮的道觀,回臺灣後我一定多多宣傳玉蟾宮,請週遭的朋友都來感受我們海南的道教文化。”

  受到南宗道義的感召,臺灣至慧關懷身心靈協會理事長韓濟國不僅皈依白玉蟾祖師門下還立志要將玉蟾宮搬到臺灣。“臺灣的道教源自祖國大陸,我所成立的白玉蟾真人文化協會肩負傳播之責,定將白玉蟾真人在臺灣發揚光大。”(完)

   延伸閱讀:

  歷史上,由於海南玉蟾宮地處邊陲,受到交通不便、資訊難通等因素的制約,與大陸道教的交流不多,自身的發展也長期徘徊不前。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和中華文明的振興,海南玉蟾宮道教的文化價值被重新認識,被批准為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得到各方善信的熱忱支援。法緣際會,玉蟾宮道教迎來了開宗800年來最為輝煌的歷史新時期。   

  南宗五祖白玉蟾,以其天縱英才扶宗詡教,創發文明而蔭覆後昆,被譽為海南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玉蟾宮秉承玉蟾祖師立教宗旨,內懷性命雙修,外主濟世利人,以南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回報各方善信恩德。

  文筆峰原名李家嶺,據説這個名稱是大唐軍隊留下的。大唐以東方帝國的恢宏氣象,擁有廣袤的江山,因此也就不可能將每一處山水都冠以皇家姓氏,而李家嶺獨得青睞,方圓三十里地域,也因此被劃為皇家禁苑。從那時起,李家嶺就成了海南文明開發的一個象徵。

  古時候,海南相對於中原文明來説,確實偏居一隅,文明開發的道路因此顯得很漫長。當後來的文明開發者為此焦慮時,李家嶺便再次成為振興一方文脈的寄託,改名為文筆峰。2003年11月29日政府正式批建玉蟾宮,2006年4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

  重建後的玉蟾宮,與瓊北地區的名勝文筆峰融為一體。以南宋風格為基調的倣古建築群,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峰巒周圍,殿堂瑰麗,山水秀美。包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座座殿堂、碑亭廊苑,賦自然山水以人文化的重新詮釋,激發起沉寂了億萬年的自然山水的靈性。山水與宮殿、自然與人文,在這裡被圓融地結合起來。

  玉蟾宮佔地面積120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57300平方米,配套建築8500平方米。具有全國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倣宋古建築群。

  宮苑內的主要設施有十殿二閣三門二樓一壇七亭一院一堂和神奇靈氣的三重凈手蓮花池及九層玲瓏寶塔,有鐘樓、鼓樓互相對應。

  主要殿堂有:玉蟾閣、東祖師殿、西祖師殿、觀音殿、財神殿、藥王殿、文昌閣、元辰殿、媽祖殿、碧霞殿、月老殿、轉運殿、三清壇、南天門、一天門、二天門、七星亭、文筆書院、養生堂、十方堂、道政堂等。

  

   臺灣至慧關懷身心靈協會理事長韓濟國希望可以將玉蟾宮搬到臺灣。(台灣網 楊永青 攝)

  

    玉蟾宮。(台灣網 楊永青 攝)

  

    瓊籍鄉親來到玉蟾宮進行參拜、進香祈福。(台灣網 楊永青 攝)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