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三問臺遊覽車起火:車輛是否安全 旅遊事故緣何頻發

2016年07月21日 10:40:14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7月20日,國臺辦發言人應詢表示,7月19日臺灣發生重大車輛火災事故後,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國臺辦、國家旅遊局等部門儘速了解情況,妥善做好善後工作。國臺辦、國家旅遊局、遼寧省政府等有關方面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處理機制,按照中央領導指示,核實了解情況,聯繫通知家屬,啟動緊急事件聯繫窗口與臺保持溝通,迅速組織工作組準備赴臺。

  7月20日16時15分許,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等方面組成的工作組一行4人,抵達臺北,協助大陸游客遊覽車事故罹難者家屬處理善後事宜。遼寧省方面的工作組也于晚間抵臺,有關家屬赴臺事宜也正在辦理中。

  國臺辦發言人表示,對此次事故造成眾多人員罹難,我們深感痛心。臺灣有關方面應當儘快查明事故原因和責任,妥為處置後續事宜,維護遇難者權益;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安全管理,杜絕安全隱患,保障赴臺遊客生命財産安全。

  7月19日中午,遼寧海外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組織的大陸旅行團,在臺灣桃園發生嚴重車禍和火災,造成24名大陸游客及導遊、司機共26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此次事故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已發生多次安全事故,其背後的旅遊安全隱患問題更值得關注和反思。

  一問

  事故車輛是否安全

  事故發生於7月19日約13時,該遊覽車在行駛到臺灣高速公路2號桃園機場聯絡道西向約3公里處時,撞上護欄起火。

  據臺灣高速公路警察局第一公路警察大隊介紹,該大隊一名執行測速照相的警員于12時57分發現遊覽車車頭起火燃燒。先擦撞公路內側護欄,再擦撞外側護欄後卡在路邊,整臺車都起火燃燒。事發現場的監控錄影也證實了這一情況。

  該警員立即通報勤務中心和消防隊,並立即前往查看,當時火勢猛烈,並未發現有人員下車逃生。另有現場目擊者稱,遊覽車起火後火勢相當猛烈,不到半小時全車陷入火海。

  據參與救援的消防員介紹,趕到現場時車輛已經呈現起火燃燒的態勢,火都從窗戶裏面竄出,火勢撲滅後才發現所有的乘客和司機都已遇難。

  據報道,臺灣島內遊覽車幾乎都是進口底盤,進到臺灣後再加裝車體,並非一體成型,業界稱為“新娘車”,外觀漂亮但不堪一擊。一般而言,引擎在車尾,通常起火點都是在後方,車頭頂多是電箱、電線,撞擊後引起這麼大的火“非常詭異”,需厘清事故原因。

  另一問題在於,媒體報道稱,事故車輛車齡6年,曾有過5次違規紀錄,而涉事公司曾被臺北市勞工局處罰。除了車輛有違規記錄,駕駛員蘇明成在2015年10月取得大客車駕駛證後,曾兩次因停車被罰。有媒體認為,遭遇事故的大陸旅行團行程為八天七夜,當事司機全程跟隨,是否存在疲勞工作也有待調查。

  二問

  安全提醒是否到位

  事故發生後,輿論普遍關注的焦點是遊覽車的安全措施為何沒起作用。警消人員勘查後發現,因遊覽車擦撞護欄後卡在護欄邊,根本無法打開,另一側逃生門也未開啟。而據事故現場的目擊者介紹,當時有警員和民眾曾試圖用自己車載的滅火器敲碎遊覽車車窗,營救車內乘客,但由於火勢過大未能成功。

  在此次事故中,遊覽車安全措施為何沒起作用不是唯一疑問。導遊是否盡到安全提醒義務,目前不得而知。

  在旅遊安全專家看來,景區及所在地相關管理部門負有安全教育提醒義務。景區應該盡到告知提醒義務,也就是説景區有對遊客的安全警示義務,這是一種廣義上的安全教育;另外,景區所在地管理部門應對遊客進行安全教育。例如日本在登山入口處都會設置政府的安全告示,教育登山者需要何種設備儀器才能進入,遇到危險該如何自救及求救。

  有旅遊專家認為,可以考慮比照飛機上的安全逃生影片方式,“強制性”地增強大家的安全意識。“飛機作為安全系數最高的交通工具尚且反覆播放安全須知,對於安全系數較低的大巴來説,更應該將安全教育常態化”。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遊客,都有必要掌握安全知識。

  三問

  旅遊事故緣何頻發

  26人遇難,是此次事故受關注的一大原因,更為主要的原因在於,近一年來,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已發生多起因車輛引發的安全事故。

  有媒體統計了2015年以來發生的事故:

  2015年8月16日,一輛小客車在阿里山公路違規超車,逆向撞上對向車道的36名陸客遊覽車,小客車上2人和遊覽車3人輕傷。

  2015年8月27日,載著福建遊客的遊覽車,在墾丁疑似為了閃避野狗導致翻車,1名遊客死亡,其他15人受傷。

  2015年9月11日,一輛保時捷衝撞載著8名浙江遊客的遊覽車,導致2名遊客與1名導遊受輕傷。

  2015年9月17日,臺東太麻裏周姓警員駕駛小客車,疑似失控越線撞上載著大陸游客的遊覽車,小客車嚴重扭曲變形,駕駛員傷重不治,遊覽車上兩名遊客受輕傷。

  2015年12月11日,載著30名河南遊客的遊覽車行經阿里山39公里處,與貨車和自小客車發生碰撞,貨車駕駛員死亡,貨車和小客車乘客共4人受傷,遊客無人受傷。

  2015年12月14日,一輛砂石車在1號公路追撞載著江西遊客的遊覽車,車上10名遊客與臺灣導遊都受傷。

  2016年4月13日,桃園大溪發生遊覽車追撞事故。事發時,疑似天雨路滑,加之沒保持安全距離,兩輛遊覽車追撞,被追撞的遊覽車搭載來自廣西的遊客,造成5人受傷。

  2016年4月25日,一輛載著28名乘客的大陸旅行團遊覽車,行經1號公路苗栗路段時,不明原因失控翻覆,並與一旁砂石車發生碰撞,遊覽車車頭撞上中央護欄全毀,有4人遭甩出車外,這起事故導致1人死亡,26人輕重傷。

  2016年6月4日,在臺東長濱鄉,一輛載著2名大人、2名小孩的休旅車和遊覽車對撞,休旅車上一家四口全數死亡,遊覽車上1人受傷。

  2016年7月7日,一輛載著8名江蘇遊客的麵包車到屏東後壁湖停靠,乘客都下車後,車輛手剎疑似故障,整輛車向漁港滑行,最終掉進水中,司機緊急跳車,無人傷亡。

  旅遊交通事故頻發,亟須引起重視。

  本報綜合新華社等報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