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蔡英文基金會為陸客大減“叫好” 係自卑感作祟!

2016年07月18日 08:47:3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網民製作的觀光廣告,為“沒有陸客”叫好。

  就在島內旅遊業者為陸客銳減發愁之際,一些網民以照片搭配中英日文製作廣告,高呼“沒有陸客的空氣真好”。更讓島內不解的是,蔡英文創辦的“小英教育基金會”旗下網站“想想論壇”以這些廣告為素材發表文章,聲稱臺灣旅遊業根本不需要大陸游客也能活得好好的。

  “想想論壇”這篇題為“數字臺灣:沒有中國觀光客的空氣真好”的文章稱,從數據看,大陸客赴臺觀光增加了臺灣觀光收入,但實際上多數陸客都是團客,團進團出、一條龍的觀光方式,從旅行社、遊覽車、住宿飯店、餐廳到土産店等等,幾乎都與陸資有關,臺灣人幾乎無法從這些人身上獲取任何觀光收益;而且“中國客不僅和臺灣人搶佔一票難求的東部鐵路車票,喧嘩的中國觀光客也影響臺灣觀光景點的品質”。文章引用了觀光局的統計資料,暗示減少的陸客可以用日韓及東南亞地區增加的遊客彌補,“數字告訴臺灣人,臺灣人並不需要倚賴中國”。

  事實上據臺灣《旺報》報道,2015年赴臺旅客達1043萬人次,在大陸游客未減少前,臺觀光局預估今年旅客數能衝到1075萬人次,如今出現變數,旅遊界估計今年赴臺陸客將比去年減少60萬至80萬人次,甚至100萬人次。臺灣觀光局委託專業單位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去年日本遊客在臺平均每天消費227.59美元,陸客為227.58美元,兩者只相差1美分。

  資深媒體人單厚之撰文稱,臺灣一些人以“沒有陸客”作為觀光亮點的説辭,講白了就是不折不扣的歧視,“今天把‘中國客不來,變好了’句型中的‘中國’兩個字換成任何其他一個國名、性別、膚色、人種,相信都沒有人敢公開講,偏偏對於‘中國’的歧視,我們就認為是理所當然、正大光明”。單厚之認為,因為臺灣人的自卑感作祟,所以不管日本、歐美客的消費力如何、對産業的幫助如何,就直覺認為他們是優質的觀光客,“不以客為尊,不把客人當客人,不滿足客人的需求,只管狗眼看人低的國家,是不可能發展好觀光的。陸客走了,東南亞又憑什麼非要來不可?‘好空氣’就留給臺灣人自己享用吧,千萬別浪費了”。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