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南海議題合作 馬英九指民間可討論各種方案

2016年07月15日 08:38: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視頻:馬英九回擊“南海仲裁” 力證太平島是島不是礁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社臺北7月14日電 (記者 陳孟統 劉舒淩)就兩岸南海合作議題,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14日在臺北表示,民間可以多討論各種方案,向兩岸當局提出建議;學術階段合作應該進行,雙方研究成果交流是有用的。

  “南海仲裁案座談會”14日在臺北召開。主辦單位臺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李念祖,及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王冠雄、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等結合史實與國際法條例,批評南海仲裁法庭缺乏正當程式、擴大法理解釋,仲裁結果不客觀、不正確。

  宋燕輝指出,仲裁庭是用西方人的認知對東亞的問題給出判斷,裁決看起來像是在捍衛海洋法公約的完整性,但有可能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製造更多問題。

  他建議,對於仲裁庭越權、擴大解釋,臺灣方面應做好打法律戰的準備;例如國際法學者可通過投稿國際法律期刊方式,反駁仲裁庭相關見解。當局也應繼續經營太平島,增加常駐人口等事實。

  王冠雄指出,“U形線”的歷史論據十分充分,它與領土、主權的主張相互連結。臺灣方面不但不能輕易放棄或模糊化,反而應該堅決主張,否則有關南海問題的論述會發生斷裂。

  李念祖認為,“U形線”是臺灣現有法律秩序的一部分,有關南海的歷史事實“非説不可”,若放棄這些主張則意味著失去一切。他認為,當局必須對外講述歷史事實,如1946年中央政府派出“太平艦”等艦船由廣州出發接收被日本侵佔的南海諸島,努力爭取應有權益;維護南海諸島領土、海域及相關權利,現在才剛開始,臺灣社會不可懷憂喪志。

  馬英九就相關議題做綜合評述。他説,東亞是個很特殊環境,並不像歐洲那樣流行用訴訟解決或仲裁問題;以南海為例,一旦緊張情勢升高,他很擔心能不能回到原來狀況;將來,要解決問題還是要走上雙邊協商,“仲裁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帶來更多問題”。

  馬英九認為,臺方主張的“十一段線”是中國政府于1947年公佈,是歷史事實,提或不提它都在那裏,不必刻意回避。他指出,有人説不要提歷史性論述、怕跟中國大陸黏在一起,“這是蠻奇怪的説法”,我們往來南沙群島的紀錄最早是西元紀元以前的事。

  馬英九主張,南海的歷史論據非常重要,“任何一個點(只要)對我們有利都不應放棄”。

  當天這場南海仲裁案座談引起臺灣及海外媒體極大關切,逾百名記者到場採訪。馬英九還特別取出一瓶標示太平島圖樣的瓶裝水,強調當地是南沙唯一有淡水的島嶼,水質上佳且每天可産水3噸,足以供應1500人所需,仲裁庭將太平島當作礁石,“我當然不服氣”。(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