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用交流代替“隔閡” 兩岸青年交流“情”不斷

2016年07月14日 23:12:0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7月14日上海訊 (記者 朱煉)“通過這幾天交流才發現,我們童年時期看的卡通、玩的遊戲都很相似,”臺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係學生高子涵説,我們就是同文同種的一群人,我們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我們到今天才知道大家的相同之處,是因為有“隔閡”,而“隔閡”是因為缺少交流、資訊不對稱造成的。

  7月14日,北京市臺聯臺胞青年夏令營在上海迎來了最後一天,臺灣青年營員進行了專題分享會,回顧本次活動的收穫與感受。在分享會上,“交流”和“兩岸資訊不對稱”不斷被提起。

  “兩岸資訊有嚴重的不對稱”,臺灣輔仁大學碩士生蔣孟儒如是説。對此,臺灣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的陳昀志也深有同感,他説,兩岸接收到的資訊很不同。在13日參訪江蘇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時,陳昀志就發出過此類疑問,大陸這邊有這麼好,這麼全面的創業基地,為什麼在臺灣的學生基本沒聽説過?

  因為“資訊不對稱”,所以兩岸青年間的“交流”就尤為重要。在分享會上,不少臺灣學生都表示,很感謝這次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和大陸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更了解大陸。

  臺灣南華大學的吳佳臻深有感觸的説,在臺灣所接收到的資訊有限,很幸運這次來參加這個夏令營,讓自己認識了一個以前不知道的大陸。她要把這些資訊和感受帶回去傳達給家人朋友,讓他們也了解自己眼中的大陸。

  臺北市大同高中的高三畢業生高翊凱也直言:“這次夏令營收穫最多的就是和大陸學生交流,兩岸青年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大家都有著一顆希望兩岸和平、共進步的心。”高翊凱還説,這次來大陸,有聽到一些創業方面的講座,這讓他覺得在臺灣景氣低迷的情況下還是有一條新的活路——來大陸求學、發展,讓他有一點小小的心動。

  “在大陸看到了大山大水,可以體會到蘇軾《赤壁賦》的豪邁胸襟,可以感覺世界真的很大”,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的高於婷也感概説,臺灣的環境太小了,感覺大陸的格局會大很多,像這次的夏令營(總營)也是千人級,這在臺灣比較少見。

  夏令營除了會讓臺灣學生思考這些人生“大事”,它還是一個情感紐帶。臺灣學生來到大陸,大陸高校的學生志願者接納、陪同他們,在幾天的時間裏,他們同吃同住,幾乎24小時在一起,“友情”的小火苗也自然生長。

  在這次夏令營成員裏,臺灣政治大學的鄢代航就細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鄢代航説:“這趟旅途,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天夜裏,大陸學生志願者帶著我們走入巷弄裏,啜飲一口北冰洋,品嘗一下新疆烤串,一行人操著略不同的口音,分享著略不同的成長過往,循著恍惚的燈火緩步向前,幾日來壯觀的山河宮殿彷彿淡入夢裏。”

  鄢代航説,只記得那一夜的月光特別美,臨走前約好若有朝他們來到臺灣,我們必也盡地主之誼帶他們遊賞一番。鄢代航表示,很高興這趟旅途能交到這樣的朋友們,相信這樣的情誼不會中斷。

  另外,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子云也在分享會上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説,希望臺灣青年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擁有廣博的視野、包容的態度、審辨式思維和相互擁有的情懷,多交大陸朋友,多了解真實的大陸、感受真實的大陸。(完)

[責任編輯: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