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夏令營火熱 不只是“遊”更多了“研習”

2016年07月11日 16:01: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2016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體育夏令營才剛剛在福州落幕,“2016兩岸大學生海絲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築調查夏令營暨學術研討會”11日又在福建泉州開營。

  隨著暑期的開始,海峽兩岸各種夏令營又火熱起來,吸引臺灣青少年紛紛跨海前來,為兩岸青少年交流添磚加瓦。

  進入盛夏7月,2016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體育夏令營率先在福州登場。緊接著,“龍脈相傳青春中華——全國臺聯2016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在北京、海南、重慶等地相繼開營,“寧臺大學生青春修煉營”在南京開營。

  當天開營的兩岸大學生海絲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築調查夏令營,有50余名兩岸大學生參與活動。接下來的10天裏,他們將走進傳統閩南古建築,探尋泉州西街、東西塔以及漳州龍海埭美水上古民居等十幾處閩南明清時期典型的“海絲”遺存。

  從在閩登場的多個夏令營來看,遊學是兩岸夏令營活動的主要形式。這個暑期,兩岸夏令營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更加務實和深入:不只是“遊”,更多了“研習”。

  兩岸大學生海絲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築調查夏令營便多了“調研”的內涵。兩岸大學生將通過調研“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傳承、傳統建築遺産的價值認識及利用等議題,形成研究論文,進行專題研討。

  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認為,閩南聚落及傳統建築是兩岸文化聯繫的紐帶,“兩岸大學生攜手走進傳統閩南聚落,可推動兩岸閩南傳統聚落建築文化的傳承、保護與旅遊開發建設。”

  兩岸第三度聯辦的文化體育夏令營,在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之外,首次組織馬祖高年級孩子,作為舉重苗子與馬尾舉重小隊員們一道接受專業指導和練習。參加第三屆兩岸學子論壇的200余名兩岸青年學子,就政治、經濟、歷史、文學、兩岸關係、法律、微視頻7個主題分組研討後,正在廈門、寧波、溫州等地進行微視頻拍攝、青年互動交流、文化參訪等活動。

  文化更是成為兩岸夏令營活動的重要載體。參加兩岸青少年文化體育夏令營的“兩馬”(馬祖、馬尾)孩子們,不僅品嘗福州傳統風味小吃,參觀福州三坊七巷,還研習福州傳統文化、手工製作“板凳龍”。馬祖體育會總幹事陳世偉表示,通過舉辦夏令營活動,讓“兩馬”青少年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

  來自有“小泉州”之稱的鹿港的臺灣華梵大學學生林柏廷,祖籍泉州。他一到泉州,未等夏令營開營,就先行“鑽”進泉州老街、開元寺,找尋原鄉的記憶,“紅磚建築跟臺灣很相似。”

  青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誠如第三屆兩岸學子論壇上發表演講的知名時事評論員楊錦麟所言,兩岸青年應保持一份同理心,彼此尊重,真誠溝通,在未來兩岸政治整合的道路上共擔歷史責任。(廖靜)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